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艰难历程、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等,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解读中国的成就和经验,都不能回避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不仅是一个让人们自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现象,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总之,科技重塑了中国。

要了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如何重塑中国,通常有几种方法:首先,看看数字,即可以反映科技成果的许多载体的统计数据,如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科技发明专利数量、科技人才数量等。;二是看贡献,也就是说,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中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科技成果和实力,如国防科技实力、各工业领域科技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等。第三是看原创性,即看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突破,这是中国的弱点,但近年来在几个领域取得了突破。第四是看影响力,即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包括中国的科技人才、科技水平,以及科技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五是着眼未来,即中国科技的发展潜力,如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等等。

只有从各个方向和各个角度了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才能不自大或轻视自己。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为统计数字的迅速增加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某些领域的重大突破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某些领域的落后和差距而丧失信心。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长和进步,理性看待中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深刻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总之,我们应该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反对者或旁观者。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科技成就,从根本上得益于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都是通过发起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其中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核潜艇、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北斗导航系统等,还有一些我们正在努力开发的项目,如大型飞机、芯片、航空母舰等。这些重大科技项目都关系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未来发展。它们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应该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大突破,是中国40年科技事业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重大问题上的体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整合系统优势,释放系统活力,将是中国科技重建辉煌的根本保证。

过去40年科技发展的成就激励我们,没有改革就没有科技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体制机制、政策和法规、社会环境、文化和教育将对科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实践证明,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改革,打破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体制障碍和硬软约束,建立和完善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和软环境。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以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也可能面临升级、调整和完善的新任务,在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革和消除。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也需要更好地深化改革的智慧。

过去40年科技发展的成就也启示我们,没有开放,就没有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外开放需要勇气和智慧。中国的科技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和世界科技革命。反过来,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事实上,学习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几千年传统文明的新事物,早期的“模仿”可能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更加曲折一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去40年科技发展的成就也启示我们,发展科技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成功的实践证明,坚持自主创新,根据国情和实际需要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是中国科技突破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合作的失败教训使中国人认识到一个真理,即关键核心技术是不可获得的!只有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力量发生了变化。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变得更加自信和自立,勇敢地实现“共跑”和“领先”的新飞跃。在新的时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必然是一个“同舟共济”、“肩并肩”和“领先”的过程。它是立体声或交响乐。任何“贬低自己”或“傲慢”都是不可取的。

科学技术重塑中国,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和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将重新开始,科技创新将争当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领先的创新型国家,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新时期科技强国战略的伟大宣言,也是对科技改造中国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