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正在开展新制动技术的研究,以促进非粘性制动技术和新型大容量基础制动装置的研究和应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飞机与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张博告诉《科学日报》。

制动技术是高速列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的制动距离标准为6.5公里。5月9日,精神饱满的张博正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制动组一起,在时速500公里的1: 1制动力试验台侧,对新型高速动车组制动部件进行摩擦性能测试。

2013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全面启动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行业领先单位广泛参与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研发。“该项目的研发团队汇聚了中国高速铁路移动设备各个领域的顶尖专业人士,数千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当时,37岁的张博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电工程系的主任,当他被任命为项目管理小组组长时,压力很大。

"设定最初的技术条件非常困难。"张博表示,动车组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尖端技术的高度集成,涉及牵引、制动、网络控制、车体和转向架等9项关键技术,以及车钩、空调和挡风玻璃等10项重要支撑技术。当时,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国内企业已经形成了4个技术平台和17种车型。统一标准并不容易。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张博和项目组专家前往京、沪、广等铁路局进行调研。同时,与总体技术专家组一起,围绕顶层技术方案的确定进行了艰难的论证,为技术条件的顺利准备奠定了基础。

2015年6月30日,两辆样车制造完成后,最艰难的测试阶段开始了。张博组织机场铁路学院各相关专业的年轻干部组成专门的测试工作组,并亲自担任组长。接着,在复兴铁路试验基地、昌吉客运专线、大西综合试验段、徐征客运专线和哈尔滨大客专进行了一年多的主线静态、低速和高速试验。

经过近一年的主线测试,中国标准动车组终于成功了。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命名为“复兴”。由于在发展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张博应邀出席并代表复兴科研团队就继续做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工作发表了讲话。

1993年,17岁的土家族男孩张博从家乡湖南进入上海铁道大学,从此与铁道车辆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铁道科学研究院深造,赶上了中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代。

时代为张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愿意学习和锻炼的张博珍惜每一分钟。作为骨干,他参与了适用于最新交流传输技术的测试系统的研发。自2000年以来,他参与了中国所有新型动车组的测试和验证。他先后研究并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机车分配控制数学模型。他集成了机车学院原有的牵引计算软件,实现了配电控制模式下的长、长列车运行和纵向功率仿真计算功能,大力支持铁道部大秦线2004-2010年重载试验工程实践。

2009年,张博因其成就获得第一钢铁科学院茅以升青年科技创新奖。三年多后,荣获“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的张博,率先进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复兴整体技术与核心系统研发项目组。

“无论是重载铁路还是高速铁路,我都很荣幸能够体验和参与中国铁路近年来最重大的技术升级。”张博非常欣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杰出贡献奖、中国铁道总公司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机车奖章……面对即将到来的荣誉,张博表现出极大的冷漠。他说,在中国铁路移动设备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他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2018年,张博在担任机械车辆研究所主管新技术的副所长后,正与团队一起加强对复星、川藏铁路移动设备系列多机组适应性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在总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移动设备领域的骨干、尖兵和平台作用。我们将继续在适合川藏铁路的新一代复兴、智能复兴和电动车组以及面向未来的电动车组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做出微薄的贡献。”张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