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水稻发展论坛的董事会主席,我在此宣布,我们将每年派年轻科学家到相关非洲国家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和推广。我们将继续通过传承老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遗产,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增加粮食产量。”27日,在长沙“中非经贸洽谈会”期间的“2019中非水稻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了这样的“宣誓”。

这一庄严承诺不仅感染了来自中国的500多名水稻专家,还感染了包括马达加斯加、埃及、马里、肯尼亚、贝宁、马拉维、塞内加尔、纳米比亚、尼日利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多米尼克等9个非洲国家,而且还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仅中国需要粮食安全,非洲国家也需要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技术应该在非洲扎根!

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中国“教人捕鱼”非洲

六月,尼日利亚有一个黄金水稻生长季节。一群来自长沙袁种业的水稻种植专家“飞”到这个地方进行10000亩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没人能想到几年前,在这里选择一块可以种植数百英亩稻田的“风水宝地”让中国专家忙了一个多星期。现在,预计将种植2万公顷杂交水稻,产量是当地品种的两倍。

“在中国逗留期间,我们可以每天吃我们最喜欢的米饭。但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平均一周只能吃两次饭。我希望杂交水稻技术能在我的家乡普及,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吃大米了。”一位来自喀麦隆的水稻技术学习者说。

这也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自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已在中国广泛生产,平均产量比常规水稻增产约20%。这增强了袁隆平让杂交水稻“走出去”造福人类的信心。出于这个原因,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专家已经付出了很多钱。其中之一是教人们钓鱼。

业内人士都知道,袁隆平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开设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和举办国际培训班。这种“爱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改变过。只要他有空闲时间,他就会亲自讲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员,并担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广泛种植。2017年,这些国家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约2吨。非洲杂交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仅为每公顷3吨,而中国品种的平均产量超过7.5吨。

帮助非洲国家粮食生产“脱贫”的示范和推广

据报道,杂交水稻在非洲“生根”是因为耕作习惯、农业技术、水资源和其他原因,这比在亚洲和美洲的其他地方困难得多。然而,中国专家仍然愿意向非洲领域提供技术服务。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13年前,除亚洲国家外,世界上水稻生产历史最长的国家的平均水稻产量仅为每公顷3.5吨。你每年需要进口20万到40万吨大米。

在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在非洲建立10个特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资助下,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成为第一个这样的示范中心。如何演示?面对马达加斯加人种植的“小白”杂交水稻,中国专家采用了“填鸭式”等“组合策略”来学习蹩脚的马语、舞蹈动作和技能示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马达加斯加终于在粮食问题上“摆脱了贫困”。

2017年,当马达加斯加官员在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时,他们表达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中国杂交水稻正在马达加斯加种植,人民基本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你,马达加斯加特别选择了大米作为新的货币模式。马达加斯加人民想见你。”目前,近2万公顷土地种植了杂交水稻,使水稻年产量增加了6万吨。

据报道,自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已向毛里塔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加蓬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与粮农组织和受援国政府实施“南南合作”项目,示范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此外,中国企业还在坦桑尼亚、卢旺达、多哥等国投资建设杂交水稻试验基地。

也可以想“播种”,非洲实现大规模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为了实现杂交水稻在非洲的大规模推广,并不总是需要从其他国家生产种子并“运送”到非洲。今年4月,好消息来自中国:11年后,中国首次在非洲成功实现大规模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这批种子将于7月份在马达加斯加生根。

“到2018年,马达加斯加将有100多公顷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区,今后种子生产区将逐步扩大,以便当地能够提供所需数量的种子。”袁种业总经理张立军非常激动。

由于袁隆平在非洲推广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他赢得了许多非洲朋友。这一次,我听说袁隆平在“做东”,邀请“朋友圈”专家来长沙讨论中非农业合作模式,特别是在粮食生产领域,得到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国际水稻研究所和非洲水稻研究所专家的积极回应。

在同一天举行的“中非农业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上,记者还了解到,中国愿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包括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联盟2063议程、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洲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对接,与非洲共同制定“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加强中非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加强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机制建设,加强联合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非洲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材料设备。我们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高级农业专家和职业教师,以进一步扩大对非洲的培训规模。

中国和非洲已经签署了8个农业对非洲合作项目,签署总额为2.74亿美元。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七个单位也联合发布了一项倡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