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东山县,在清明节和春节期间,当地人总是“先祭祀谷主,然后祭祀祖先”。东山县几代人都记得的“顾红”是东山县原县委书记顾文昌。

顾文昌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临县(今林州市)。他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随军队渡海解放东山岛。他先后担任城关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

20世纪50年代的东山是一个荒凉的沙岛,“海滩上没有草和光秃秃的沙子,没有沙子,没有田野和房屋”。在新中国成立前,台湾每年有150天的6级以上大风,森林覆盖率只有0.12%,11个村庄被沙尘暴掩埋。当地农民一年到头都缺少食物和烹饪,许多人不得不端着破碗去拿食物。面对肆虐的沙尘暴和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顾文昌发出了铮铮的誓言:“如果你治不好沙尘暴,就让它把我埋了!”

为了寻找适合沿海种植的树种,东山县委成立了以顾文长为首的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人员和老农民组成的试验小组。他们在飞滩“种了十天树”。他们定期观察气候、湿度、风向和风力对木麻黄新品种复壮和存活的影响,最后总结木麻黄种植的技术要点。雨天,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在百里滩开辟造林战场。在过去的几年里,177个林带,每一个50至100米宽,194公里长,覆盖了东山的土地,战胜了损害东山人民的沙尘暴。

今天的东山,天蓝、海蓝、沙白、森林绿,已经成为一个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岛。顾文昌的“抬头不见石头山,不见下面的飞滩,不在路上晒太阳,在树林里找村庄”的愿景已经成为现实。“国家生态县”的美誉也成为东山人的骄傲。

带领人们种植了82000多亩树木,数千年来,顾文昌为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做出了贡献。在东山人的心目中,顾文昌留下的更为珍贵的财富就是他“始终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的榜样。

“顾书记经常骑自行车下乡。他随身带着锄头、手电筒和水壶。他白天和群众一起工作,晚上举行研讨会。他吃用厚叶蔬菜和甘薯茎做的粥,睡在地板上。”前东山县记者朱回忆道:“正是这种高房价造就了当时东山的良好政治氛围

顾文昌要求他周围的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优良作风。在农村工作时,他们不应该是从东向西看的“风水大师”。说话做事是一、二是二,不能弄虚作假;没有特别的膳食或住宿...顾文昌还要求干部“政治、技术、业务相结合,勤奋学习”管农业的,要懂农业,能做农活,管盐的要盐糖,晒盐..."

顾文昌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在田头,他和农民坐在地板上谈论生产。在小屋里,他和农民卷起他们当地的香烟,一起聊天。他一年到头都深入地里,卷起袖子种树,卷起裤子,犁地,捡起钢铁,用石头砸它们。他领导群众做他们想做的事。

作为一名官员,顾文昌严格遵守两个原则:只要对人民有利,他就必须做,尽管他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任何损害党的威信的事,无论多小都可以做。“革命不自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顾文昌把这两个字写在笔记本上,并终生实践。

半个多世纪后,人民心目中的好市委书记依然存在。在东山岛,老百姓亲切地称木麻黄为“谷树”。在他们眼里,顾文昌是一株扎根于东山岛的木麻黄,一株扎根于老百姓心中的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