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发现,部分确诊肺炎患者粪便中新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也在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中发现了病毒核酸。

在2月2日由国家卫生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研究员冯说,在过去两天里,在武汉、深圳和美国的确诊病人粪便中发现了新的冠状病毒,这是第一例。这一现象表明,病毒可以在消化道中复制和存在,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粪便口传播还是通过含有病毒的液滴形成的气溶胶再传播,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当“粪便-口腔传播”仍然需要研究和证实时,公众应该做些什么?《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

“盖上马桶盖”远远不够。

“今天,我在小组中看到有人建议盖上马桶盖,担心病毒会传播并导致感染。我觉得每个人的担忧都需要科学的指导。”董亚峰说,“目前,病毒的传播途径仍需要最终的科学验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人们担心,当在粪便中发现病毒时,病毒会留在厕所水中,甚至公共下水道系统中。这种可能性还有待证实。俗话说,疾病来自口腔。如果我们能通过个人卫生简单地阻断消化道感染的途径,将会更简单和更有效。然而,在公共供水系统中进一步处理污水的希望需要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太广泛,可能不可行。”董亚峰说,此外,这种病毒不太可能在公共排水系统中存活。

“阻止这种可能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洗手,加热食物和饮用水。吃饭前洗手。不要吃生的食物。所有食物都必须煮熟,水必须煮沸,餐具必须在食用前消毒。”董亚峰说,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科普应该在大众媒体上进行。

换句话说,除了不出门、经常戴口罩和洗手之外,还应增加一些公众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生食”、“多煮”和“餐具消毒”。

堵塞道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而不会盲目恐慌。

在粪便中发现病毒之前,董亚峰注意到公开发表的临床数据显示患者的肝酶谱数据异常升高。他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侵入消化道系统。

"虽然我们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但公众不应盲目恐慌."董亚峰说,事实上,通过城市管网的废水系统和公共水系统,病毒不太可能直接污染个人,但它很可能在不洁饮食的“帮助下”传播。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它的特性仍然未知。提前防止病毒传播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消毒的认识是阻止它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最终确认病毒可通过消化道传播,那么增加可通过消化道系统传播病毒的预防措施,以备不时之需,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疫情。”董亚峰说道。

病毒可能已经逃离胃酸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病毒攻击呼吸系统,实际上是呼吸道的粘膜。通过其丰富的血液供应系统,病毒被传播给病人。那么皮肤伤口、眼睛粘膜和消化道粘膜可能是病毒入侵的目标。这也需要通过未来的临床数据来证实。

“病毒是在粪便中发现的。一种可能是它只通过消化道的下端攻击。另一种可能性是,这种病毒仍然能够存活,并通过复杂的环境在粪便中被检测到,包括胃中的高胃酸,这仍然需要探索和研究。”董亚峰说,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非常重要,因为它应该是面向数据的,而不是基于过去的病毒经验。

“为了应对这种病毒,我们应该记住,它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并通过处理呼吸道的方式被阻断。如果它是从消化道传播的,我们会阻止它从消化道传播。”董亚峰说,所谓“兵来将挡水挡地”。恐慌并不能解决问题,向公众科学普及预防知识和及早阻断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简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关键。

——原标题:当“粪便传播”仍需要调查研究时,公众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