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使用光学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使用光学透镜产生图像放大效果。它的演变如下:

大约在1590年,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非常低水平的显微镜。

后来,罗伯特·胡克制造了一种双透镜复合显微镜,并公布了它的显微照相观察结果。

1665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他的第一台显微镜。几年后,他制造了一台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他一生致力于改进显微镜和进行微生物研究。

19世纪,高质量的消色差浸没物镜出现了。1827年,阿梅切第一个使用浸没物镜制造显微镜,大大提高了显微镜观察精细结构的能力。

随着显微镜的不断创新,偏振显微镜出现在1850年,干涉显微镜出现在1893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1888-1966)在1953年创造了相应的显微镜,并因此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18世纪,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可以达到1000倍。人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和一些内部结构。科学家可以用它来研究细胞、细菌和人体的生理学。后来,放大倍数增加到1600倍,这是当时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并受到光波长的限制。如果放大倍数进一步增加,分辨率就会降低,失真就会发生,这不是预期的结果。此时,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人们迫切需要新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