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一名治愈的病人出院后,经过10天的阳性核酸检测,最近广东省14%的出院病人“恢复了阳”,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截至2月27日,全国治愈病例总数已超过3.2万例,治愈率持续上升。早在一月底,李兰娟院士就说过,康复后的病人会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通常不会再次传播。

为什么恢复期患者的核酸复检呈阳性?“养阳”的出院患者是否仍具有传染性?

治愈出院后的“回阳”是怎么回事?

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六版)》中的“隔离释放”标准,即:1。体温恢复正常超过3天;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3.肺部影像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呼吸道标本的核酸检测连续两次为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为1天)。符合上述4个条件的人可以解除隔离。

既然已经治好了,为什么还会是晴天?这是继发感染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会长黄波告诉《科学日报》,患者从医院康复表明,他的免疫细胞被激活,他能够完全控制病毒。换句话说,不仅在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而且病毒特异性T细胞也大大扩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毒再次入侵,患者肺部的先天免疫细胞和体液中的抗体会迅速抵抗病毒,而产生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也能快速有效地清除病毒。因此,认为,杨的康复不是病毒的再感染,而是病毒在体内残留的一种症状。

2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举行的防疫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治愈出院后的“回阳”问题回答说,只要病人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这些病人就不会再被感染。中国西部医院传染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也分析说,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存在,并保持少量。

理论上,残留的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

那么,这种残留病毒的出现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波解释说,新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部分是肺部。病毒会感染肺部的哪些细胞?除了肺组织本身的细胞(主要是肺上皮细胞)外,肺中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病毒只能进入细胞并具有生命活动。细胞外的病毒自然降解。”

然而,一旦细胞中的新冠状病毒被生物合成,一些病毒蛋白的小片段将通过特定途径出现在细胞表面,并被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识别,这反过来杀死细胞,同时导致病毒在细胞中降解。

如果病毒在细胞中非常不活跃,并且在细胞表面有非常少的病毒蛋白片段,它将不会被T细胞识别,从而避免杀死T细胞。那么,是什么样的细胞使病毒失去活性?黄波说,可能是免疫细胞对病毒入侵反应更强烈,抑制了病毒的活性。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些免疫细胞中的病毒要么被免疫细胞清除,要么病毒突破细胞界限,依次杀死细胞,要么被T细胞识别,与病毒一起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病毒被释放,由于中和抗体的存在,病毒也不能感染周围的细胞。当它通过呼吸道排出时,由于其量少,所以不具有传染性。然而,因为核酸检测太敏感,所以它可以被检测到,即“所谓的再激活”。

没有“重阳”患者感染他人的病例。

既然治愈病人的残余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那么“养阳”病人还有能力传染他人吗?

2月25日下午,在广东省疫情大会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宋铁说:“如果病人呈阳性,那一定是传染源。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必须控制传染源。”

黄波认为,根据他以前的观点,广东省14%的出院患者(13名患者)核酸检测呈阳性,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再次感染了新的冠状病毒。同时,它不会传染。“如果再感染是传染性的,广东省的出院病人应该把病毒传染给接触者,但这种情况还没有观察到。”

根据广东省发布的最新消息,对13名“康复阳”出院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感染。

更值得注意的是,黄波表示,截至2月26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已有2.5万多名治愈出院的患者。即使恢复率按4%计算,也有1000人已经恢复。如果它们有传染性,肯定会被发现。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告,进一步证明治愈出院病人没有传染性,即使恢复率为4%。

预防和控制措施:观察、随访和随访

“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和治疗计划(试验版本6)”补充了出院后的预防措施,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重点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随访和随访,包括核酸检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师刘立宏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符合国家最新诊疗计划中核酸检测阳性和肺部影像学改变诊断标准的患者,无论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还是出院后阳转患者,都应按照国家防控诊疗指导原则进行隔离治疗。

黄波认为,对“养阳”的出院患者应做进一步观察。一个是症状是否自己出现,另一个是被感染的症状是否出现在他们接触的人身上。如果没有,已经康复出院的病人不应该太紧张。目前实施的出院后额外14天隔离也可以重新考虑。

——原标题:有些治愈的病人“恢复阳”还会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