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学业负担和压力引起的焦虑已经成为一些考生和家长的问题。

“许多人在重大考试前或多或少都有焦虑,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不利于考试成绩。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激发学生挖掘更多的潜力。”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琪说。

长期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的梁琪告诉记者,如果“考试前焦虑”导致一些严重的生理症状,如失眠和心率加快,就需要自我调节,建议考生通过跑步、散步等方式放松身体。通过与父母和朋友聊天,释放心理情绪等。

“为了避免‘反弹效应’,也就是说,你越关注不好的事情,就越容易放大不好的情绪,然后陷入情绪困扰,加剧这种焦虑和冲动。”梁琪建议考生和家长都应该给出积极的心理暗示。面对进入考场后的紧张情绪,她还提供了一个提示:“建议孩子们随身带一瓶水。当人们紧张和焦虑时,往往会喉咙发紧,然后变得越来越慌张。此时,他们不妨拧开水瓶,喝一点水,帮助放松喉咙,慢慢平静下来。”

如果考生在某次考试中表现不佳,家长应该怎么办?梁琪建议,首先,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他们释放情绪的空间,并尽可能多地给出积极的信号。“有些父母喜欢对他们的孩子说,‘没关系,我可以接受你参加的任何考试。’虽然它很友好,但不建议这样做。处于考试状态的孩子通常非常敏感,不能传达消极的暗示,比如“我不相信你”。”(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