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64岁的陈能宽迎来了他科学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成为原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第一位首席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曾说,在863计划的15个主题中,410是最难把握和最难谈论的。

强激光技术是一项高难度、长周期、前沿的高科技项目。当中国科学家开始他们的探索和研究时,它的技术和工程可行性问题和存在定理还有待验证。同时,它的发展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如何把握正确的路线和方向,少走弯路,少花钱,是摆在专家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陈能宽给410主题作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最初的不确定阶段,他鼓励百家争鸣,提倡“红队”和“蓝队”科学比赛,重视对国外技术信息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一些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界对《星球大战》计划充满信心,认为用激光击落导弹是可能的。然而,哈佛大学化学系的负责人鲍勃·阿金教授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至少在10年或20年内,用激光(化学激光)击落导弹是不可能的。

当时,中国科学家也在探索使用哪种激光和开发哪种关键技术。

1987年,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李幼平跟随陈能宽访美。在参加一个关于材料科学的会议时,两人去了哈佛大学,去寻找反对的教授。

在半小时的等待中,陈能宽和李幼平考虑到不方便出面,就让李幼平充当提问者和翻译。

鲍勃:再一次的结论听起来确实很不舒服,但是陈能宽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现实的人,当他回来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真实的报告。

这一事件给了李幼平一个深刻的体验:陈能宽是一个非常务实、现实的人,从来不同意别人的意见。

诚实和实事求是,这一特点在陈能宽的其他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他与“两弹一星”功勋朱光亚先生有着良好的私交,但有一次朱光亚提出了建议,陈能宽认为现实不成熟,做不到,坚决反对。

轮廓

陈能宽(1923-2016),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自1960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原子弹、氢弹和核武器的开发。1982年,他的领导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他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87年,他是前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第一位首席科学家。1999年,他获得了“两颗炸弹和一颗星星的功勋奖章”。

——原标题:陈能宽:远距离听“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