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踪和了解国际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和最新成果,为我国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课题组对国际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四种知名学术期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它们是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科学传播和科学传播杂志。《国际科学教育杂志》,下称《IJSE日报》。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13年《公共科学》杂志、《科学》杂志、《IJSE商学院》杂志和《联合学报》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分析。从研究领域来看,各有侧重。从研究方法来看,文献计量、案例研究、文献综述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从作者的资料来看,中国的学者很少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一、期刊介绍

公共科学出版社致力于出版揭示公众与科学之间互动本质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旨在吸引对“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研究感兴趣的读者。SC是国际跨学科社会学双月刊。它主要考察专业学科知识、知识传播和科学技术在科学界和公众中传播的特点。IJSE B是一个顶级的国际,SSCI和教育杂志。JCOM是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开放存取期刊。该出版物的目的是为公共科技传播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理论指导或参考。希望通过社会科学方法加强科学问题研究中的挑战和对话,强调科学发展传播过程和当前知识社会动态发展的重要性。

二。定量统计分析

(1) "PUS "

2013年共发表8期,共74篇文章,每期约9篇,具体包括2篇社论、4篇书评、7个主题、3篇文献综述、1篇节日综述、1篇评论和56篇研究论文。

研究重点:面对与科学相关的热点社会话题,如气候变暖,从公众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和使用相关模型。

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学、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分析、问卷调查等。

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其他分散在世界各地。亚洲作者的文章很少,只有两篇来自日本,一篇来自韩国,一篇来自新加坡,一篇来自中国大陆(作者是吴国盛和邱慧),还有一篇来自中国台湾。

(2)“供应链”

2013年第35卷。目前,《科学传播》已经收集了四期,即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和第六期(对应于6月、8月、10月和12月)。共有27篇文章,1篇编者按和1篇论文。这27篇文章分为18篇论文、5篇评论和4篇评论。

研究重点:探索“专业化”的规律、知识的扩散、专业人员向公众的科技传播等。

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多一点。

资料来源:大多数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大学,少数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学。

⑶“IJSE”

2013年,它出版了3期,共14篇文章。

研究重点:7篇关于非正规教育科普场馆(包括博物馆、科技馆、水族馆、科学剧场、科学咖啡馆、展览设计等)的文章。);3 .科学态度研究(包括公众科学态度研究、青少年科学认知和态度研究);1篇关于科学传播研究(公共对话)的文章;成人科学研究1篇;1门科学课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科普书籍综述。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

资料来源: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只有一篇文章是由中国台湾的一位大学教师合著的。

(4)“JCOM”

2013年,出版了三期。第一期载有15篇文章,包括3篇文章、1篇编辑评论和11篇其他评论。第二阶段包括4篇文章,包括3篇文章和1篇编辑评论。第三期有11篇文章,包括5篇文章、1篇社论和5篇其他评论。

研究重点:多元化科学传播的机制、方法和策略,以及各种科学传播主体及其行为之间的互动。

研究方法: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文献测量等。

资料来源:JCOM的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和印度的发达国家。近年来,日本学者的论文时有出现(8篇)。2013年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是日本学者的研究论文。从事科学传播的中国学者在过去十年里只发表了两篇关于JCOM的文章,包括一篇评论(第一期是201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的颜屋撰写)。

三。推荐

首先,研究论文的主题是多样的,尤其是在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和公众对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关注方面,研究更注重深度。

其次,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问卷调查或利用现有问卷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在许多文章中被多次使用。许多文章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

最后,鼓励科研人员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积极加强国际交流。科研论文的发表反映了国内科学传播的研究水平。同时,他们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让中国的声音被听到。

(作者:陈玲、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