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 PISA的介绍

PISA是一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办的大型国际评估项目。它始于2000年,每三年举行一次。评价目标是15岁的学生,评价内容包括科学、数学和阅读。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在每次评估中重点检查和分析三个项目中的一个。

对我国来说,PISA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评价尺度而言,PISA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反映各国学生表现的相对优劣。就试题而言,PISA强调通过在实际情况中应用知识和技能来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试题独立于课程,无论各国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何,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评估。

二。中国学生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调查

1.一些省市参与了调查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组织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参与PISA项目。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2015年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分别为17.56%、18.71%、8.25%和6.91%,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2.这些成就是最重要的。

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成绩排名第一,表明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2015年,这两个城市的学生在科学成绩上排名第10,相对来说仍处于前列,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历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茅,这表明中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PISA2015中国学生数据分析

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方案的评估重点是科学素养。中国学生的成绩、行为和态度都高于平均水平,但其他方面的结果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1.中国学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

中国学生的平均得分为518分,明显高于国际平均得分493分,在7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位。这表明我们学生的成绩相对优秀。

2.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行为表现方面,PISA设定了9个主题,对应于9个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如观看科学电视节目、借阅科普书籍、在线浏览科学文章、阅读杂志或报纸上的科学专栏、加入科学俱乐部、用计算机模拟自然现象、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过程、浏览生态组织网站、通过博客或微博关注科学或生态环境新闻。定期或经常参加上述活动的中国学生比例分别为29%、19%、16%、23%、10%、12%、12%、13%和26%,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表明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并在行为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

3.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

在态度方面,PISA关注学生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就业意向。

(1)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内在动机主要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程度。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已经建立了五个四段的主题来描述学生在阅读、学习和实践科学中的快乐和享受。在这五个问题中,中国学生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分别为81%、79%、70%、81%和77%,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表明我们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并且有很强的内在动机。

(2)对科技课程有很强的成就感

学生的外部动机主要是指学生是否认为学校科学课的内容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有价值。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已经设立了四个四段式的主题,来描述在学校科学课上学到的东西,它们对于将来找工作以及在工作中使用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必要的和有帮助的。在这四个问题中,中国学生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分别为91%、87%、88%和82%,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在科学课上学到的东西对未来非常有帮助,并且有很强的外部动机。

(3)科技相关专业期望值低

学生的就业意向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意愿。PISA的测试问题是“当你30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PISA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与科学相关的类别、与科学无关的类别和无效答案(例如,学生的答案“尚未决定”)。16.8%的学生希望从事科技相关职业,这大大低于24.5%的国际平均水平。然而,加拿大以33.9%排在第7位,美国以38%排在第25位,其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这表明中国学生对未来从事科技相关职业的期望很低。

4.职业期望值低的原因很复杂。

中国学生在科技相关工作中的低就业率有三种可能的解释。

第一种可能性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职业划分与中国不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根据特定的职业分类的,如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等。然而,我国经常对工人、农民、商人、公务员等职业类别进行分类和描述。中国学生可能会回答职业类别,但PISA会将其作为无效答案,理由是它不能判断科学联系的程度。

第二种可能性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我国的学校教育更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未来的长期目标。例如,学生可能会关注他们在每个学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变化,但他们不会太关注他们在15年(30岁)内会做什么。这一解释也与态度测试结果相一致:中国学生关心短期目标,因此他们对科学有较强的内外部动机;然而,没有具体的长期目标计划,所以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不高。

第三种可能是结果本身属于异常数据。因为PISA认为学生的动机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参与,而这两者会影响评价结果。对平均结果的统计分析也表明它们正相关。另一方面,我国学生的成绩、行为、内外动机都高于平均水平,但他们的职业意向低于平均水平,这不符合正相关规律。201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发现,公民对教师、医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专业期望分别为55.1%、44.0%、44.0%和21.8%,分别排在第1、2、3、7位,这也与PISA报告中的就业意向结果不一致。

4.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1 .对适合并服务于中国科学教育的学生进行科学素质评估

开展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和学生科学素质测评工具,开展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测评。了解科学教育的现状和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2.树立科学家的良好形象,鼓励年轻人将来从事科技事业

通过科学家良好形象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人深入理解科学研究,正确理解科学事业,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科学事业的兴趣,鼓励青年人从事科技事业,成为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主力军。

3.科学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教育应列为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学科,并应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课时安排、考试评价和教师培训方面,应给予其应有的核心地位,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对科学课的重视,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的地位。

4.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工作

加强科学教育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校外科学教育的规律、类型和案例。重点是学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机制和方法。

(作者、赵、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