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应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2018年开展的第九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仅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普能力,真正把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科普能力软件建设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与科普硬件相匹配的科普产品和展品不能满足需求。面对公众对科普产品和展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现代社会的快速创新和发展,现有的科普产品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要把科普产品的开发纳入国家科技研发体系,加强科普产品开发项目的建设和支持,建立科普产品交易平台,关注科普产品的市场发展,使优秀的科普产品更快地转化和落地。此外,继续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也是促进科普产业特别是自主创新和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端专业科普人才短缺。科普人才是实施科普工作的根本保证和思想来源。科普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科普跨界发展的新要求,高端专业科普专业人员仍然短缺。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人才建设,特别是建设适合现代社会融合发展的高端人才。

第三,缺乏科普创作的人才,科普的源头缺乏活水。科普作品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普创作人才对科普作品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的源泉。优秀的科普作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传播科学。只有创作出大量符合公众实际需求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普作品,中国的科普工作才能蓬勃发展。

针对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广。

一是围绕“三个面向”政策,搭建科普平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科普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大大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服务、创新”的“三个面向”方针,不断加强和推进科普工作,繁荣科普创作,推动科普产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搭建科普大平台。我们必须争取“十三五”期间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超过10%的圆满完成。

第二,建设强大的科普翼,帮助创新和发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科学普及,帮助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形成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相结合的良好生态圈,只有充分发挥科普的社会功能,使科技成果的普及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潜力。科普部门实力雄厚,足以大幅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快速推进我国创新人才智库建设,更好地开发创新所需的外部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和创新支撑机制体系,使我国如期于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

第三,伸出手臂,服务基层,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准备人力资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我们必须伸出双臂,用信息技术把科普与公众的“最后一厘米”联系起来,使科普更贴近现实生活,形成“大众化、大众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家、地区和基层,建立健全科普动员机制,丰富科普人才;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科普人才高端智库建设;推进科普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培养科普专业人才,全面提高科普人才整体水平;繁荣科普创作,充分发挥各类科普作品的科技传播作用,搭建培训平台,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利用人才优势扩大科普延伸,逐步缩小科技与公众的距离,用“最后一厘米”打通办好科普“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准备充足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