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人类文明史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古代天文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测、仪器制作和历法编制,其中历法是最重要的。

日历是一种计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及其相互关系,并制作时间序列的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经历了“太初历”、“大冶历”、“授时历”等。到明朝末年,一百多年来因素的演变变得越来越不准确。

有一天,礼部御林军计算出很快会有日食,也就是俗称的“狗吞日”。官员们向皇帝报告后,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然而,在预定的时间没有日食。太阳仍然像往常一样高高挂在天空,在政府和农村引起了一片哗然。然而,当时是万历皇帝掌权。他不太重视这件事,就不去管它了。

日食(网络图)

无独有偶,崇祯二年,李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次没有上次好。以中兴为己任的崇祯皇帝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呢?立即调派人手,成立了历法局,开始编写划时代的《崇祯历书》,而作为重要任务的,则是68岁的老将徐光启。

崇祯对徐光启的选择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常说,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他在虎门卖烟。事实上,这不是真的。徐光启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徐光启出身贫寒,仕途不平坦。他只有40多岁,是进士。起初,像其他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努力学习儒家思想和学说,对西方文明一无所知。直到1600年的一天,徐光启拜访了他的意大利朋友拉扎罗·卡坦尼奥,并在午餐后聊了一会儿天。拉扎罗·卡坦尼奥说我会给你看一些你从未见过的东西。徐光启心想,什么事?只见Lazzaro Cattaneo从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伟大的宇宙地理图”几个大字。这是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

徐光启雕像(网络图)

当徐光启看到它时,他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脚下的地面是圆的!这个新概念无疑像晴天霹雳一样击中了他。此后,面对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测量和武器制造知识,徐光启经历了180度的转变,从而走上了西学之路。在编纂《崇祯历书》之前,徐光启已经完成了《几何原本》、《测量方法》、《农政全书》的翻译和编纂,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思想。可以说,此时的徐光启是最具科学头脑的中国人,也是唯一最适合编撰《崇祯历书》的人。

《崇祯历书》由徐光启编辑,并邀请、邓、等西方传教士共同编撰。花了五年时间,煞费苦心地把手稿分别展示了五次。终于,这本书的编纂完成了。

崇祯历书有46种,137卷,6目5目。“节日的六个顺序”是太阳(计算太阳的位置)、星星(计算星星的位置数据)、月亮的离开(计算月亮的位置)、太阳-月亮会合(计算太阳和月亮的日蚀)、五个纬度的星星(五个行星的运动)和五星会合(五个行星的相对位置变化);“基本五眼”分别是法源(天文学基础理论)、法树(天文表)、法树(天文计算所需的数学知识)、乘数(天文仪器及其用法)和汇通(中西计量单位换算表)。由于徐光启强调历法计算是基于对天象原理的理解,理论部分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古代天文仪器的代表——日晷(网络图)

然而不幸的是,当《崇祯历书》编纂完成时,徐光启已经去世,大明江山已经危在旦夕,没有颁布的必要。清朝成立后不久,汤若望将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更名,将其命名为《西方新法史》,并呈交给清政府。

这时,多尔衮正在充当摄政王。他正在决定清政府是继续使用大同历还是回历。看到汤若望推荐的日历,他半信半疑地问道:我怎么知道你的日历是准确的?汤若望自信地说,我可以准确地确定下一个狗吞日的日期,也就是顺治元年农历八月初一,也就是公元1644年9月1日。当汤若望这样说的时候,离八月还有半年。多尔衮说,好吧,让我们用三个历法来测试一下,看看哪个更准确。结果在那一天,三种历法的优缺点被揭示出来。汉历和回历的差分别是二刻钟和四刻钟,而汤若望的计算结果没有差别。多尔衮非常高兴,立即宣布采用顺治二年前新制定的西方法律年鉴,并将其命名为“现行宪法年鉴”。

甘龙宪法(网络图)

崇祯历书采用了第谷建立的天文体系和几何计算方法,引入了地球和地理经纬度的清晰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天文概念和相关的校正计算方法。这震惊了当时国内的科技工作者,也使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学的新路。它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向现代模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