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方所著的《钱球多》在《中国医案通考》中有明确的记载和遗失。没想到隐藏了200多年的清朝手稿几天前又出现在世界上。

这本古书是用毛笔写的,是用竹纸和线做的。它有内盖和外盖。封面的左上角写着“钱球多(上汉姚辉)”和右下角写着“于史昂”。内印左上方还刻有“钱球多(伤寒集)”字样,右上方刻有“兰山堂集”印,右下方刻有“兰山堂”字样。整本书总共有24,000字。出于某种原因,古籍和文献被淹没,然后它们被自然干燥以除去水分而不损坏文字。根据纸张、装帧和字体(字迹)等许多方面,他断定“毫无疑问,这份手稿是一件来自清朝的旧东西”。

清代中医古籍《钱球多》的封面(网络图)

同时,这本书的内封面和外封面的纸张在材料和质地上与内文的纸张不同,后者是后人由于原封面的损坏而增加的。从纸墨两方面考虑,内盖应在清中叶安装,外盖应在清末民国时加装。这也说明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藏书家十分珍惜这本书。

据考证,道光二十年(1840年)《集扶南志季芳传》和《集扶南志人五志》载:齐放英,浙江淳安人,后迁居山东历城,擅长诗歌和医药。《扶南志季芳传》记载了方行医的两个故事。首先,当方第一次来到山东时,一位妇女偶尔咯血,生活如常。确诊后,他拒绝给予治疗,但几天后,这名妇女死亡。第二,一个年轻女孩突然生病晕倒了。人们认为她已经死了。方诊断后说:“是气郁。”用醋熏制年轻女孩,她醒了。这表明英国医学并不平庸。

不同形态的中药(网络图)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方的《钱球多》一书(又称《伤寒多》)在清三十七年(1772年)的《历城县志·文怡考》中只作了简略记载,此后再无其他书记载。

1992年,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医案通鉴》(颜主编),第3卷,第3775页,其中明确记载了方的《失传》卷前七多。《中国医案通鉴》证明中医书籍的权威性得到了中医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由此可见,方的《钱球二人组》已经失传了220多年。

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樊·教授,对该书“无疑是一部清代旧抄本”的说法表示赞同。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他认为这本清代的《千秋多》是打开中医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如《伤寒全寿集》和明代的其他著作,如《删繁就简》、《分析每篇文章》。作者的医术并不少见,他的学术思想贯穿整本书,并有独特的见解。

清代中医古籍第一页文本钱球铎(网络地图)

《伤寒杂病集》和其他书籍浩如烟海,文字难以理解。方当时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是为了引导学生们去弄糊涂,去打消疑虑,去打消疑虑。因此,这本书只以手稿和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所以在当时很少流传。然而,那些在那些年里收到这份手稿的人深深地意识到了它的学术价值,以及它在家族中有多深,只有它的后代才能传承下去,这使得外人很难看到它。”范推测着这本书丢失的原因。他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该书纳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古籍善本出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