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疗法不仅属于饮食的范畴,而且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受到中国人的高度尊重和欢迎。

众所周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喜欢研究养生,注重食疗。他还写了许多关于饮食疗法理论的文章,如《要求养生》、《养生论》、《持续养生论》和《养生集》。他晚年仍然健壮红润,据说这与他常年吃用芡实煮的"鸡头粥"有关。芡实看起来像鸡肉,被称为“鸡头”。它具有滋补强壮、增进食欲、止渴的作用。这在《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

芡实(网络图)

晚清慈禧太后为了追求健康长寿,经常吃一种由精制白面和茯苓粉制成的“涪陵糕”。由于涪陵糕不仅有清香的味道,而且还有治病延年的功效,所以它成为清代宫廷中的一个名点。根据现代医学测试,茯苓还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茯苓酸、卵磷脂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这进一步表明食疗和现代营养是同一个品系。

谈到食疗,有一个名字必须提到,那就是沈梦,他被称为世界食疗的鼻祖。孟胜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孟子的第31个孙子。从年轻时起,他就是最高科举考试的成功考生。他成了朝廷的官员。他与陆、、宋、等文人画家关系密切。他当时是一个“知名人士”。

孟胜肖像(网络图)

除了政府官员和学者的身份,陈梦也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和著名的毒枭孙思邈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交流和研究药物的特性和优缺点。他不仅帮助人们看病,还积极倡导“药食同源,重饮食,重搭配”的食疗理论。起初,人们不太相信。他们怎么能轻易地服用“药物”而不生病呢?后来,人们逐渐相信了他,为什么?由于孟勋以自己为实践对象,常年服用自制的“养生秘方”,他活到90多岁。在古代,这是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时代,自然被每个人所接受。

不仅邻居们受益匪浅,就连皇帝也对沈梦的治疗方法印象深刻。有一次,唐睿宗的李丹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他头晕,脸发红,耳朵发烫,头痛异常(应该是高血压),难以管理政府。他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医生来做诊断和治疗,但是他们无能为力。宗瑞对此深感不安,一整天都不开心。有人告诉孟胜皇帝的烦恼。听了这话,他沉思了一下,用柿子醋和几十种中草药配制了一种原汁原味的保健汤。唐睿宗服药后,没有症状,也没有复发。宗瑞非常高兴,给了苏萌一个很大的奖励。从那时起,他相信食疗和养生。

中药食疗汤(网络图)

孟胜不仅制定了食疗配方,还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编成了《食疗本草》一书,并流传后世。《食疗本草》分为三卷,共227项。记录的食疗配方表明了药物特性、药理和禁忌项目。它还详细描述了食品的采摘季节、加工和储存方法以及食用方法。它对于动物器官和海藻真菌食品的食用和药理特别完美。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药用特性的书,而且包含了许多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和内容。这种独特的视角从公元7世纪印刷时就一直影响着今天。

然而,不幸的是,原《食疗本草》已经失传了很长时间,历史上只流传着一些残卷和其他书籍的摘录。直到现代考古学家罗振宇在敦煌莫高窟古代手稿残卷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编纂出最接近原作的现代校勘版本,这一古代营养的杰作才最终在世界范围内重现。

敦煌《食疗本草》残卷(网络图)

从新版《食疗本草》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萌的食物来源不仅是稀有珍贵的食材,还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鸡、鸭、鱼、蔬菜和水果。营养搭配比注重营养更好。这是孟胜提出的想法。

食疗本草,以传统中医为基础,被广泛收集和验证。它在食物和药物之间搭建了一座相对科学的桥梁。它是中国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它是研究食疗和营养的重要文献。这对研究食疗文学史和食疗史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