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大量的古籍和记录,其中许多都与洛阳有关:要么是洛阳人写的,要么被描述为洛阳事件,要么是写在洛阳……在发黄的纸后面,有灿烂的智慧之光。在这个系列中,我们选择一些古籍来看看它们当时的样子。

当事物繁荣和衰落时,它们就会变得坚实。

明军重视谷物,但不重视黄金和玉石。

按照人民的心意,有三件事要补充:第一,主要用足,第二,人民要少给,第三,要鼓励农民劳动。

在汉初,虽然有三章,但网错过了吞船的鱼。但是,彝族三个民族仍然有一个伟大的创造的秩序。

-韩曙

韩曙(网络地图)

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书《韩曙》

"石之良是第一个移动和巩固."在历史学家看来,班固的《汉书》和司马迁的《史记》同等重要。事实上,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他们的“联系人”是班彪,班固的父亲。

班彪,西汉末年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他来自一个显赫的家庭,收藏了大量的书籍。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当时,许多人继续写《史记》,他也“继续收集过去的历史遗迹,阅读不同的故事,并制作了65份《史记》”。这是韩曙的雏形。

不幸的是,52岁的班彪在这本书完成之前就去世了。当时是公元54年,他的大儿子班固23岁,还在洛阳国子监读书。

班固肖像(网络地图)

班固自幼聪明,能“吟诗作赋”。当他长大后,他读了很多书,是一个真正的天才。父亲死后,他离开洛阳,回到了扶风的老家。在此期间,他发现班彪“在继续研究之前并不了解历史的细节”,于是决定步其父的后尘,在《史记》的基础上写“韩曙”。没想到,他差点给他造成一场大灾难。

原来,在公元62年,有人向法院报告说,班固“把自己变成了国家历史”。汉明帝生气时,班固被关进监狱,他的手稿被检查。幸运的是,他的弟弟班超,赶到洛阳,首都,并告诉汉明帝的初衷,他的父亲和哥哥写历史。汉明帝看了手稿后,发现班固受了委屈,任命他为蓝泰石林。后来他被提升为学校书法家。他被要求修改皇家图书馆,继续在洛阳学习历史。

应该说,朝廷仍是好待班固的,但他才华横溢,只能是个小郎官,他的心难免不平衡。公元89年,58岁的班固投靠了窦家。他跟随窦宪到北方去招募匈奴人。他在杨希嫣山(今蒙古的汉喀山)为自己题写了凤眼澜山。他雕刻石头记录自己的成就,回国后进入窦县幕府。

离窦宪太近并没有给班固带来多少好处。公元92年,高震的统治者窦宪被迫自杀。班固也被洛阳震惊,在狱中被杀,享年61岁。这时,韩曙还没有写完,汉和帝就命令他的妹妹班昭继续写作。班昭参照洛阳东莞藏书阁所存资料,在同一县马云的协助下,完成了其余“表”和“录”的书写。

创造编年史的风格

《韩曙》一出版,“这本书对当事人来说非常重要,学者们总是咬着它背诵。”人们发现,虽然它在体例上引用了《史记》,但它有许多创新之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记通史。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西汉初年的几千年历史。《汉书》又称《前汉书》,记载了从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帝皇四年(公元23年)的230年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以朝代为界的断代史,包括12部传记、8张表、10部记录和70部传记。后来的历史学家参照韩曙修改了他们的历史。

历史记录(网络图)

从内容上看,《韩曙》使用了大量的诏令、奏章、诗歌等。,并在原文中记录了许多原始史料,因而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例如,《贾谊传》中的“治安政策”和《公孙弘传》中的“圣贤良策”都不包括在《史记》中。

此外,《韩曙》还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文艺志》等。许多条目的内容贯穿古今,不限于西汉。例如,《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演变,也包含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例如,《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它考察了各种学术派别的起源,记录了世界上现存的书籍。而专列《地理》的官方历史,也是从《韩曙》开始的。

在班固生活的时代,汉朝疆域辽阔,国力强大,水陆交通发达。原来的地理作品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韩曙》专门列出了《地理志》,记载了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包括行政区划、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从而为子孙后代保存丰富的地理数据。后来,历代官方历史上的《地理志》和《全国普通地理志》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它们。

很少有“全文和全部细节”

毫无疑问,韩曙的价值和地位无法与后世的通史相比。班固的文学才华是后世一般历史学家所不能企及的。尽管如此,后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

没有必要提及表扬。班固与司马相如、杨雄、张衡并称“汉代四大赋家”。在韩曙,他还使用简洁、整齐、措辞优雅的句型。然而,郑松·乔在《同治》中批评他说,“班固浮华之人无学术知识,专事剽窃”。班固学识渊博。他不可能一点学术知识都没有。这显然太绝对了。

《后汉书》的作者叶凡对班固的评价更为中肯。他说:“(司马迁)直文字和考虑,(班)固定文字和考虑。”他补充道:“事件的固定顺序不会激发矛盾,不会抑制抵抗,支持但不会玷污,详细但有身体……”也就是说,班固叙事理性,写作连贯,能够自始至终解释一个事件的始末。然而,他也说:“它的讨论经常把死亡节放在一边。不管它是否公正,不杀人而成为仁是美丽的。它轻视正义,让节日变得廉价。”这意味着班固的义利观不高。

《后汉书》(网络地图)

的确,在《史记》中,司马迁的著作有关于平原君、聂政、荆轲等。所有自杀的人都非常重视正义。有了“太师龚玥”的直接评论,他们总是让人兴奋不已。韩曙呢?我不知道是因为班固太过理性,还是因为他“痴迷于这个世界”,经常“一事无成”。幸运的是,他达到了“小心理解情况”的目标,这是非常罕见的。

在《韩曙》的各种版本中,最早的版本是《春花》,刻于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现已不复存在《白河研究》的拥有者、洛阳古籍收藏家赵会元说,在《春华》之后,北宋有游静本、宋祁本、Xi宁本和宣和本。其中,游静版是现存最早的版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尚未全面流传。南宋时期,清源本有100卷,系以宋祁本为基础,参考了宁本。它们现在存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代的国子监本和清代的英雄祠都继承了这一版本。

“白河书屋是汉代明代书评林,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仿吉谷葛版《韩曙》。这两本书都来自司马迁的家乡陕西省的韩市晁先生说,当时他有一套明末程铮的《史记》。首尔的读书俱乐部非常想交换“韩曙”。他认为“韩曙”花了近半个世纪才完成,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所以他同意了。

"这样,当《史记》回到韩城,《汉书》回到洛阳,大家都很高兴."赵先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