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儿童”是指从小学4年级到小学6年级的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一般被称为“低年级”,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至于“儿童”(或更少的儿童),它最初在中国大陆使用,在台湾包括小学到初中(初中)。中国台湾地区的初中生压力很大。家长和老师不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因此,虽然儿童读物被称为“儿童”,但吸引的对象仍然主要是小四至小六学生。

台湾的科普圈以《科学月刊》和《科学发展月刊》为中心。已经有许多作家写成人科普书籍。他们不是好就是快乐,他们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相对而言,仍然缺乏一批具有科学专业知识的儿童科普书籍作家。尽管科普是社会上各种儿童出版物的重要内涵,但校长们往往认为儿童书籍的创作不需要专业背景,任何话题都可以由“作家”来处理,这就使得标准的编写变得困难。

作者曾为《联合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日报》、《民生日报》、《国语日报》儿童版撰写科普专栏,参与过《少年科学》、《21世纪儿童》、《新世纪儿童周刊》、《小店地》、《地球公民365》、《小店闻喜》、《爱地球》等儿童刊物的编辑工作,并为多家报纸撰写过儿童科普文章。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教给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

一封信、一封信、一份利息

科普作品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科普教授沈君山先生曾借用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科普阅读写作(即科普写作)的三要素——信、达、趣。大陆的科普界提倡科普的“三性”,即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根据三性的数量来判断优劣。中国大陆科普的三个性质就像沈先生的信一样科学。艺术是文学性,包括沈先生的成就和兴趣。至于思想内容,沈先生的三条建议没有提到。

思想内容对于成人科普书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当科学和艺术品质都足够的时候,意识形态的内容就成了判断优劣的指标。所谓思想内容是指传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或发表演讲。思想内容对儿童科普书籍来说并不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沈先生为儿童写科普书的三条建议就足够了。撰写成人科普书籍应立足于中国大陆科普的三大特点。

沈先生所倡导的科普三大原则中,“信”是指相信并有符号的科学知识。没有“信”,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一本科普书。至于“da”,它意味着语言的流利性不受影响。当作者主持编辑工作时,他经常对他的同事们说,“任何一本儿童书籍都应该有一个模范作文的功能。”儿童书籍还应该考虑教育、心理学和美育。作者还经常说:“儿童书籍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作者还主张儿童书籍不应该模仿儿童的声音。孩子们缺乏逻辑概念。成年人可以说一个词,而儿童可能要说几个词。因此,他们经常对同事说:“教孩子说成人话”。

说到“乐趣”,成人科普书籍可能是针对普通大众的,也可能是针对大同龄人、小同龄人甚至同龄人的。前者重视乐趣,而后者重视内容(尤其是启发性)。然而,儿童科普书籍在对象上几乎没有差异(小四至小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不大),因此有必要强调兴趣,吸引儿童进入。至于如何吸引和熟练使用它们,他们有一颗心。值得注意的是,吸引的方式不应该是庸俗的,而是优雅和独特的。

作者试图在沈君山先生的三条建议中加上一个“巧妙”的词,除此之外还有书信、书信和兴趣。乔指的是写作方法。只有用巧妙的方法才能揭示书面内容的趣味性。

2命题选择

对于为儿童写的科普书籍,命题必须能够明确。有些命题不能写给外行人,更不用说孩子了,即使你有一支出色的笔。原因很简单。这些主张需要基础,不能轻易通过。作者研究了生物学,请以生物学为例:遗传现象可以得到深入和简要的解释。遗传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理解。前者可以用常识来解释,而后者需要一些生化背景来说明。儿童没有这些背景,所以它不适合为儿童科普书籍的命题。

其次,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应尽量避免抽象命题。我记得当我们在1978年创立“青少年科学”时,台湾大学的一位同学发了一篇文章“论相对论”。相对论是极其抽象的,远非常识,如何与小四至小六学生“交谈”!我仔细研究了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并读了好几遍,但我仍然不知道为什么。可以看出,虽然这本书是一部科普作品,但恐怕需要相当程度的现代物理背景来消化它。这个例子表明,科普有它的对象,并不是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成为科普,尤其是对于儿童科普书籍。

生活经验是启蒙认知的基础,尤其是对幼儿而言。这就是为什么儿童阅读不能与他们周围的人、事和事分开的原因。对于儿童来说,所谓的生活体验应该包括从书籍和视听媒体中获得的体验。例如,儿童从未见过鲸鱼,但通过书籍和视听媒体,他们对鲸鱼并不陌生。其他如恐龙、机器人、宇宙飞船等等。简而言之,只要它具体实用,就可以作为儿童科普书籍的主题,紧扣生活体验,包括书籍和视听媒体体验。

另一方面,即使它是具体的和真实的,如果它远离生活经验,它也不能被用作儿童科普读物的命题。例如,在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中,作者花了大部分时间研究组织学,但从未写过关于人体组织的科普文章(包括儿童书籍)。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组织切片的显微照片的帮助,谈论人体组织是不可能的。然而,对显微组织切片的解释涉及太多的术语和专业知识。用普通术语来说清楚吗?这个例子表明,对流行科学有许多限制,儿童在流行科学上受到更多的限制。

此外,当为儿童写科普书籍时,必须选择一个理解深刻的命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应该使用太多的术语、数字、复杂的图表或抽象的概念。如果他们没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很容易走样。作者理解得越深,写得越严谨,他就越能理解和理解什么可以写,什么不能写。

近年来,作者已审阅了两本儿童出版物。我经常看到外行以综合的方式写的科普文章。我的评论通常是“请在我的领域里找个人来写”。有许多儿童科普书籍。如果你对它们不够了解,门外汉可能会发现它们很有趣,而知情人会摇摇头。对命题的深刻理解是一部书面作品既有文学性又有质量的必要条件。

3写作风格

科普书籍的文体主要分为散文文体和小说文体。为孩子们写科普书的最好方法是从散文风格开始,不遗余力,然后尝试新颖的风格。中国大陆仍有一种科学诗歌的说法,但诗歌用简单的词语传达复杂的意象,往往意在言外之意,难以与精确的科学联系起来。因此,作者认为诗歌不能作为科普的载体。

成人科普读物多为散文,以我读过的中外著名科普作家的作品为例,如法布尔的《昆虫》、洛伦茨的《所罗门王的指环》、贾祖璋的《鸟与文学》、陶金的《暴风雪之夏——南极探险》等。都用散文。许多儿童科普书籍都是小说形式的。目前以小说形式出现的儿童科普读物有人物、对话和简单的情节,但大多缺乏跌宕起伏和高潮,与定义明确的小说有一定距离。

以小说为基础的科普作品可以称为科学小说或科普小说。这部小说的兴趣在于故事和情节。对于科学小说来说,如何在知识的约束下使情节跌宕起伏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挑战。此外,如果科学知识在科学小说中的集中度太高,那将会很无聊。如果科学知识的集中度不够,它将失去科普的意义。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困境。

科幻小说不等同于科幻小说。前者是虚构的情节,但前者所传达的科学知识是基于证据的。后一个情节是虚构的,它所依据的“科学”也是虚构的或不真实的。科幻小说的生活是幻想。幻想肯定与强调事实的科学不一致。东吴大学前校长刘说:“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科幻小说是科学的益友,科幻小说是科学的另一个过客。”(4)科幻小说可以增加读者对科学的亲和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但它不能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幻小说是科学的“不同的过客”,所以它不能作为科普的载体。

目前,一些作家正在从事科学童话的创作。事实上,从广义上讲,科学童话可以被视为科幻小说。尽管科学童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它们不能被视为科普书籍。以著名科学童话作家张冲的《开会时树上的鱼》为例,大意是说,弹涂鱼爬上树,吃光了所有的蜗牛。这个童话故事于2003年被编入湖北教育版二年级语文教材。2015年,一位家长指出,弹涂鱼不吃蜗牛,童话故事不能违反科学知识或误导儿童,因此引起了新闻界、教育界、科学界、文学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科学童话就像科幻小说一样,具有和想象一样的生命力,不需要承担科普的负担。然而,科学童话不能违背科学原理和原则。如果是的话,可以附上一篇科普文章或侧栏来避免误导。

4规划编辑、布局和插图

早期的儿童书籍,无论是出版物还是书籍,作者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如今,大多数出版物采用计划编辑,即编辑计划好内容,然后找作者写文章。作者只能根据编辑的计划达到编辑的要求,包括主题、内容、风格、字数等。如何与编辑搞好关系,取长补短,是作者必须学习的课题。

早期的儿童书籍主要是由图画书写和补充的。报纸和期刊变得丰富多彩后,图片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占据了版面。近30年前,伟大的散文家夏·先生曾深情对作者说:“拿圆珠笔的人不如拿画笔的人值钱。拿着画笔的人比拿着相机的人更有价值。”现在圆珠笔被转换成了电脑,它们毫无价值的价值增加了。

目前,在编辑儿童书籍的版式时,美国通常先排列图片,然后填充文本。如果单词太多,文本编辑器将根据布局删除多余的单词。(缺字的情况很少。如果有的话,美国编辑可以通过稍微放大图片来填充。)这篇文章是完整的,任意删除的结果往往是讽刺的。

其次,在作者交出手稿后,他通常会编辑图画并添加有趣的漫画,插图则由编辑接管。课文和图片之间有红花和绿叶。作者最好匹配图片,自己写插图,这样文本和图片就可以联系在一起,避免各自说自己的话。然而,这取决于编辑的风格和习惯。在当前的出版生态中,普通作者害怕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

结论

如今台湾海峡两岸的儿童书籍大多是科普书籍。然而,很少有关于为儿童写科普书的讨论。根据个人经验,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供与会者参考。(1)儿童和成人对科普写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灰姑娘”可以作为儿童科普写作的标准。(2)我们应该选择作者熟悉的命题,并且儿童的经历能够使其清晰。(3)文体以散文为主;如果一部小说被采用,如何使情节在知识的约束下波动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挑战。(4)至于诗歌,作者认为它不能作为科普的载体。(5)科幻小说靠想象取胜,不能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因此不能作为科普的载体。(6)从广义上讲,科学童话可以被视为科幻小说。如果违反了科学原理和原则,可以附上科学草图或侧栏,以避免误导读者。(7)报纸和书籍上色后,图片占据了整个场景,文字经常被随意删除。如何获得编辑认可的最大公约数,已成为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谢谢,崇先生提供图片和科学的童话理论文件,文爱女士修改了文本。我想谢谢你。

(1)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将18岁以下的人视为儿童。中国台湾地区儿童福利法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儿童,是指不满十二周岁的人。”本文就是根据这一点来定义的。

(2)沈君山先生在他的《书评标准》一文中说:“以《天演论》为例,严道济先生提出了新大雅三字的翻译标准。事实上,这三个词也可以作为衡量所有科学作品的标准。然而,到目前为止,优雅的语言是相当苛刻的。科学系列旨在介绍新知识并广泛传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幽默可能比优雅的语言更有效。因此,在书评中,我们把严先生的三字名句改成了一个字,并把“信达”作为科学著作的理想标准。"

(3)这本书出版于1988年,至今已售出1000多万册。尽管它被媒体戏称为“未读畅销书”,但它对宇宙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参见维基百科中的文章“斯蒂芬·霍金”。

(4)刘行长2014年春季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