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于我国科普创作奖的健康发展,促进相应激励机制的完善,中国科普研究院科普创作研究团队开展了国内外科普创作相关奖项和国内文学奖项的研究,并报道了3个专题(2017年8-10期)。

内容摘要

摘要: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科普创作奖项,分析了奖项设置的主体、奖项设置和运作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的科普创作社会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由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和机构设置的奖励相结合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科普创作的发展。

首先,科普创作协会的组织是设置奖项的主要力量。

(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奖

1.“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由中国科协等部门主办,分别于1980年、1986年、1994年、2001年和2003年举办(1980年、1986年和1994年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办,2001年和2003年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前四次会议选择了科普书籍和文章,前两次会议选择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科普作品,第三次会议开始为科普短文增加广播文字评论,第五次会议根据科普书籍和报刊文章增加广播电视科普节目评论。

该奖项评选出了优秀的当代科普作品和创作人才。在它的示范推动下,一些地方科普作家协会和全国性协会已经开始为科普作品组织颁奖。

2.“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引领大纲时代的科普创作

2008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它表彰以中文或少数民族语言创作出优秀科普作品的国内作家和出版机构,迄今已接受四次评估。该奖项包括“科普图书奖”和“科普电影动画奖”,以鼓励创意。特别奖和金奖作品可以直接推荐进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资格。2009年以来,卞玉麟的《追星——天文、历史、艺术、宗教传说》等作品被推荐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王麦麟科学与文学创作奖”成就科普作家的社会价值

“王麦林科学与文学创作奖”设立于2014年,每两年评选一次。2014年和2016年,科普作家陶金和叶永烈分别获奖。该奖项是个人捐款鼓励科普创作的典范。它同等重视稳定和丰富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科普作家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成为可能。

(二)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和科普作家协会的奖励

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设立了以科协或科普作家协会为主体的科普创作奖(见表1)。

这些地方科普创作奖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协会和科普作家协会是主要的颁奖机构或主要驱动力。其次,科普书籍、电影和电视作品在所有地区的评选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类似奖项的有力证明。第三,近年来一些奖项积极适应新媒体的科普创作,并选择了新的作品形式。第四,奖项的连续性因地而异,并不乐观。第五,奖励主要是基于精神鼓励,通常没有或很少奖金。

(3)世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吴大猷学术基金会颁发的奖项

自2002年以来,吴大猷学术基金会赞助了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吴大猷科普作品奖。它选择创作和翻译作品,并向作者和译者颁奖。截至2016年,它已经举办了八个奖项。该奖项接受大陆出版社推荐的图书参选,初选获奖图书被推荐到台湾参加第二轮选举。

世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设立了世界中国科普奖,以奖励和表彰世界各地用中文创作的杰出科普作品及其作者、编辑和出版商。还设立了世界中国科普图书奖、科普短篇小说奖、科普新秀奖、科普期刊奖和科普摄影奖。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两个奖项将于2013年和2015年完成。追求全球视野和中国人的影响力是该奖项的显著特点,有助于将中国科普作品推向国际舞台。

第二,自然科学协会是奖励力量的补充

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杰出科普作品奖”的指导下,各个社会开始设立奖项来鼓励科普创作。例如,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和四川农业机械学会都设立了优秀科普作品奖,但没有一个获奖。在新世纪,随着科普工作的加强,也有一些全国性的学会通过设立奖项来促进这一领域的科普创作。

200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立了“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表彰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普创新集体或个人。入选的科普作品包括环保书籍、挂图和音像制品,这些作品在全国公开、私下或内部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选中了五次。

2012年,中国林业学会“梁科学技术奖”子奖项——梁科学普及奖增加科普作品类别,奖励完成科普作品、科普翻译、科普报道、网络科普作品、影视作品等林业科普作品的单位或个人。

2016年,中国核学会首届中国核科学普及奖评选出视频作品和科普图书,表彰作品作者和组织单位,重点展示近年来中国核电行业的科普成果。

这些奖项的特点是专业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好地补充了中国的科普创作社会奖励制度。

三、政府部门和机构是重要的授奖力量

中国的科技、文化、出版、宣传等部门和机构也鼓励科普创作中的相关奖项。虽然这些奖项没有社会组织设立的那些奖项积极和多样,但它们具有高水平、强信誉和丰厚的回报,吸引了社会的关注。

(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科普图书

2004年,修订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将科普作品纳入社会公益项目奖励范围。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科普图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中国政府和科技界对科普创作的最高认可。它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科学家和广大科普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二)科技部推荐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自2011年以来,科技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每年推荐50种原创和中文书籍和作品,包括翻译和重印的书籍。截至2016年,已经举办了五次备受社会关注的推荐活动。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科委也开始评选优秀科普图书。

(三)文化部门和机构推广科普图书

我国也有一些设立科普类目的书籍或出版奖项和推荐项目。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国家图书馆文学奖和天津图书奖都有科普类。此外,“三百”原创图书奖和中国政府出版奖等重要图书出版奖项并未将科普作品单列一类,但一定比例的科普作品已入选历届奖项。

第四,对我国科普创作奖励和激励机制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国内科普创作奖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政府部门和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和其他各方共同投资和奖励的格局初步形成。奖项的范围和影响从全国延伸到全世界。科普作品的选择也从传统形式扩展到新兴形式。

然而,国内科普创作奖的设计和运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新的科普作品和科普创作评论尚未被列入高水平和有分量的奖项。例如,政府机构和部门只奖励科普书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只奖励科普书籍、科普电影和动画作品。尽管当地的科普作家协会和国家级学会奖励在线科普作品、科普微信等。,他们的影响大多局限于他们的专业领域。

其次,受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科普创作奖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创作水平的提高。

第三,由于资金限制,科普创造社的奖项连续性普遍较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织的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直缺乏稳定的奖金来源。近年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优秀科普作品奖也因财政原因被暂停。

(2)相关建议

一是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大对行业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重要专业奖项的资金支持,帮助其获得基本奖金保障,增强社会号召力,打造强势品牌。

第二,推进现有奖项的改革,使评选范围、奖项类别和奖项设置适应新形势下科普创作的发展。

第三,鼓励社会组织举办标准化竞赛,作为科普创作奖的必要补充,丰富我国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