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坦克和苏俄坦克的尾部都绑着一大块木头。这种叫做“自救木”的设备可以在许多关键时刻拯救生命。自救木又厚又长。当坦克陷在泥里无法打开,也没有救援车时,木头可能是救命稻草的作用。

绑在坦克后面的自救木

使用自救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坦克履带下放置几个零件,给履带一个焦点,使其脱离泥浆。另一种方法是将导轨内侧系在诱导轮和负载轮之间,然后油箱向前移动。当负载轮撞击自救木时,它将被移除,并且可以被一次又一次地分离。事实上,如果一辆轰鸣的坦克陷入泥沼,它将不会执行任何战斗功能,成为一个坐以待毙的目标或者被抛弃,因为它跟不上攻击速度——但坦克战的本质是速度。的确,一块木头有时能拯救生命。

苏联坦克强调深度突破

事实上,早在坦克首次出现时,自助木材就开始出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不仅被绑上几根粗木头以脱离泥浆,还被绑上一堆木头以填满战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坦克悬挂系统和发动机技术的改进,以及工程设备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在头顶上扛一堆木头,但是用于自救的大木头却非常流行。在冷战期间,自助木材成为苏联坦克的标准装备,并随其出厂。但是,自冷战以来,为什么西方坦克中的自救者如此之少?

苏联T72坦克

一方面,苏联采取了深入攻击大规模坦克群的方法,非常重视攻击速度和装甲部队从后方突围的能力。它甚至试图在半个月内横扫西欧。在如此高强度和高速的战术下,坦克不能被抢修车很好地保护,而且经常不得不自救。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反导弹的外形和通过能力,苏联坦克通常建造得很低,重量轻,内部狭窄,这限制了它们携带大功率发动机的潜力,并且它们从泥浆中逃脱的能力也很差。西方坦克不强调深度攻击,体积大,发动机技术相对先进。

99坦克也运送自救木材一段时间。

中国的坦克起源于苏联,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发现了苏联坦克的局限性。从引进西方技术开始,中国最终在整个设计理念上完全抛弃了苏俄风格。96型和99型坦克就是这一突破的产物。然而,99型坦克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受到发动机问题的困扰。不仅它的身体更长,而且它的马力也稍有不足,所以它仍然携带着自救木材。然而,近年来,整个发动机舱的外观已经完全改变,车辆的长度已经缩短。这表明99A配备了全新的大功率发动机,动力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因此,尾部后面的自救木已经消失了。另一方面,我军在其装甲战术中也放弃了原苏联式的大规模地面攻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