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技术素养”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共同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国际技术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公民的技术素养”。公民的技术素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技术素养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技术素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科技教育体系。

一,技术素养的概念

技术成就是什么?不同的学者对技术素养有不同的理解。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学者斯蒂芬斯(Stephens)认为,技术素养是指对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使用和评估技术的能力,以及接受和选择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态度。台湾技术教育专家李龙生认为,技术素养是“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知识、创造力、机械、材料和产品适应和发展技术社会的基本能力”黄易和刘力认为,技术素质是指具备基本技术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运用一定的应用技术处理个人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引用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内容”的定义更多,该标准将技术素养定义为使用、管理、评估和理解技术的能力。其中,理解技术包括人们对技术本身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技术与经济、技术与文化的理解,这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人们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思维方式上,这影响了技术的使用范围。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技术的操作,包括操作方法、水平和行为,这是技术素养的核心。管理技术是综合能力在技术中的表现,它包括技术的操作和思维方式。理解技术、选择技术、运用技术和管理技术这四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素养结构,我们称之为技术素养的内容结构。

二。技术素养的要素

由美国技术素养委员会、国家工程协会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撰写的报告《从技术的角度:为什么美国人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技术》提出了分析技术素养的三个维度: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和行为。三者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技术素养结构,即技术素养的三维结构,如表1所示。

在技术素养三维结构的基础上,国内学者王秀红等人增加了技术态度和情感,提出了技术素养的四维结构: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如表2所示。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识字结构。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行为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思想和方法是技术素养的灵魂,技术态度和情感是影响技术素养的方向。

罗玲玲等人从形成技术创造力的高度来解读技术素养,将技术素养的构成要素定义为:技术知识(技术常识和技术专长)、技术行为能力(掌握技术对象和工艺的技能和技巧)、技术形成能力(制造加工能力、小发明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集成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对技术的整体理解,包括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发明和设计的方法等)。)、技术态度和情感(乐观、悲观、技术发展的价值和动机)、接受新技术(不适和不信任)等。只有当技术素养的内涵为技术创造力的形成增加了一些必要条件时,如技术形成能力、技术发明和设计方法、对技术创新的理解等。,技术素养能否从逻辑上构成技术创造力的基础,如图1所示。

第三,美国技术素养的研究过程

早在195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在《科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启示》中提出:“技术素养应该被列为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1983年,教科文组织指出,技术教育应该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建议将技术纳入全世界的学校教育。美国“2061计划”报告《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美国科学促进会,1989年)指出,“普及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此时,技术和科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1994年,美国开展了“全美国技术”项目的研究,并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教育成果。2002年,美国提出了“从技术的角度:为什么美国人需要对技术有更深的理解”的报告,将技术素养定义为“使用、管理、评估和理解技术的能力”。2011年7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的科学教育文件《K-12科学教育框架》首次将工程技术教育单独列出,并将其纳入科学教育框架。同年,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启动了2014年技术和工程素养评估框架,首次将技术素养纳入美国教育进步评估。

美国对工程技术教育的重视预示着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对技术素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