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指以植物为研究对象,允许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服务的学科。植物学在英语中被称为“植物学”,其中文最早出现在晚清的一本生物古籍中。本书的编者是继、李之后的又一数学专业的。

谁说只有科举考试才能找到出路?

浙江江海宁县自古就有优秀人才。清朝嘉庆年间,海宁硖石出现了一位名叫李·的神童。虽然他有天赋和聪明,但他对科举不感兴趣,而是热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喜欢玩花草。

1820年,9岁的李·对父亲的书《算术九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4岁时,他自学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由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等人翻译出版)。注重理论研究的西方科学知识让他大开眼界。

1832年,有学者资格的李·改名为李·,奉其父之命,赴浙江杭州参加地方考试。他很自然地被命名为孙山,他一直讨厌八股文。与大多数落第一的文人不同,李并不伤感,却有一种重生的感觉。“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如果你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还有一条出路。”结果,在数学家吴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同时,他在杭州购买并研究了有关数学和植被的古籍。回国后,李·撰写了《方圆单游》等数学专著,在苏杭享有盛名。

同时,李还致力于中国植物学和西方生物学的研究。

李的画像。(网络图)

谁说西方科学是伪科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节节败退,西方列强步步进逼。中国的一群知识分子关心国家的命运,开始思考兴国之路。李就是其中之一。

“推原理,使精也;推广原始设备的精髓是个好主意。”(李《再学序》)经过反复比较,李发现,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武器。武器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科学发展了。因此,他认为,为了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中国必须首先承认它的缺点,并真诚地研究它的科学技术。

“中国人学习的第一要务是翻译西方国家的优秀经典,以便相互学习。”李对他的朋友说:没想到,他的话引来了封建文人的嘲笑。事实证明,尽管包括植物研究在内的生物学知识已经传入中国数百年了,但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自雍正帝以来,朝廷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认为是中国,西方国家只是小国,西方科学是伪科学。因此,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丧失了权力,使国家蒙受了耻辱,但士大夫们仍然闭上眼睛,拒绝真诚地介绍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找到了方向,李毅然只身前往繁华的上海,决心从事西方自然科学名著的翻译。原来上海有一些专门出版西方名著的图书馆,是由西方传教士如伟烈亚力和威廉姆森创办的。威廉姆森,原名亚历山大威廉姆森,出生于英国,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中文和神学,在中国传教。当他去中国建立墨海图书馆时,他缺少一个既精通中文又能认识西学的人。李的到来等于是给了及时的帮助。很快,威廉姆森翻译了英文原著,并出版了李主编的《代数学》等一批西方数学名著。

在翻译数学名著的过程中,李·对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林德利的《植物学原理》一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林德利出生于1799年2月5日,对植物和园艺有着深入的研究。1928年,他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立即成为伦敦大学的植物学教授。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植物研究的著作,《植物学原理》是他的代表作。

英国植物学家林德利的肖像。(来自互联网)

《植物学原理》侧重于植被的理论研究,这无疑是植物研究的发展方向。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植物学只强调实践而不是理论,所以应该重新考虑。”李·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植物学原理”被引入中国,中国人将发现自己在研究植被方面更加缺乏。

因此,李·和威廉姆森于1858年合作将《植物学原理》翻译成一本名为《中国植物学》的专著,并由莫海图书馆出版发行。

威廉森的肖像。(来自互联网)

谁说“植物学”是西方专利?

李选择了《植物学》作为书名,意义深远。“植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李周。后来的学者用“植被”来代替它,导致了“植被”,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日本学者已经将“植物学”翻译成“普特尼经”等名称。李认为它们晦涩难懂,不直观,不利于传播:既然这是一门专门研究植物的科学,为什么不叫它“植物学”呢?

迄今为止,除了使用“植物学”一词,“植物学”还创造和翻译了细胞、花萼、子房、胚胎、科等名词。特别是术语“科”是现代科学植物分类理论的代表名词。从“科”开始,这本书把植物分成303个科。这些单词在生物课上也能被中学生触动。

作为中国第一本介绍现代西方植物科学的书,《植物学》共8卷,35000字,200多幅插图。李在序言中不仅强调了植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正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内部结构和分类方法。特别是,引入植物的内部结构,让中国人看到植物的细胞组成。植物学研究向植物的延伸是植物学的一个突破性研究。

植物学的阴影一书。(网络图)

综上所述,《植物学》一书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物学》的出版对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维新派的代表梁启超在向学术界推荐科学经典时,认为植物学是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必读之书。

与中国相比,植物学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更早、更强。大约在1860年,这本书到了日本,在祖力地区(现在的群马县)的秋岛博物馆重印了同名的书。1875年,这本书被翻译成《植物学和解》并重印成三卷。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李在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植物学越来越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本书使“植物学”从东方传入中国后,在西方广为流传。这可能是李,一个著名的数学家,感到特别自豪,他去世前。

李铜像。(来自互联网)

[参考]

1.潘继兴1984年第3期论文《中国和日本植物学的起源》和《自然探索》。

2.论文《李和他的植物学》和《文学探索》作者王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