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显贵死后,他们都把随葬品放在坟墓里,这导致了一种可耻的职业,即盗墓。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举兵盗墓,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官职,即摸金校尉。自古以来,政府和人民都摒弃盗墓行为,历代都颁布了严厉的法律来惩罚盗墓者。

西晋初年,一个盗墓贼袭击了河南的一座古墓。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拿着工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秘密地挖出了坟墓。进入坟墓后,我没有找到期待已久的宝藏。我只看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竹简。我只想哭。最后,盗墓者空手而归,拖着疲惫的尸体回家。

天亮后,附近的村民发现了异常情况,并立即向政府报告了此事。当时,对盗墓的打击力度很大。政府派人在搜寻盗墓者的同时营救坟墓。不久,盗墓者在家中被抓获,并供认了严重的抢劫行为。不久,当地政府在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简牍,认为它们不是普通的简牍,并将其上报给了晋武帝司马燕。

梁武帝听了,下令把所有的简牍都送到京城,并任命荀孟为刺史,焦负责翻译简牍。令所有人震惊的是,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记录的内容推翻了许多历史事件,并命名为“竹简年表”。

根据翻译,简牍年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家编年的通史,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的重要历史事件。简牍的内容涵盖了近2000年的历史事件,记录了89位皇帝。它们是中国古代唯一没有被秦朝确定年代的编年通史。它们的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简牍年表中记载的历史事件与其他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很大的不同,突破了古代儒家的历史体系,颠覆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具体的颠覆是什么?让我们列举几个。

一、五帝之一舜,通过篡位成为皇帝

根据儒家的史料和《史记》的记载,舜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大臣,深得姚的赏识。最后,尧禅被安置在舜,并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盛大的仪式。然而,简牍年表记载:“舜囚禁尧,严复填充丹朱,使其不可能满足他的父亲。”舜把姚囚禁在平阳,夺取了帝位。“意思是舜把尧关起来,把尧的儿子流放,最后篡夺了帝位,这不过是退位罢了。

第二,殷商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来篡夺皇位。

在儒家史料中,汤的孙子“太甲”继位时,对政府视而不见,甚至鲁莽行事。伊尹给了很多忠告,但他还是做了他想做的。因此,易音把太甲锁了起来,并在太甲改过自新后欢迎他回到京城。因此,伊尹成了一个无私的圣人。

然而,简牍《纪年》记载“夷尹置太甲于通,殷独立,太甲七年,太甲自通而杀夷尹。立义智、义芬为义子,令其归父家分家。”意思是伊尹流放太甲王,自己篡夺了王位。后来,太甲亲自回到京城,杀了伊尹,夺回了王位。易茵没有主动回来。

此外,简牍年表中记载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儒家经典完全相反。儒家思想的主要重点是国王的仁慈政府,大臣的忠诚,甚至过分美化所谓的圣人。《竹简年表》客观地记录了舜、彝阴等人的篡夺。他们并不像世人认为的那样善良无私。

《竹简年表》自出土以来,由于其颠覆性,被历代王朝长期禁止。至于古代史,我们知道的真相可能只是应皇帝的要求而写的赝品,而真相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这可能就是历史如此迷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