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恐龙”,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形象?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小村庄一样,一千个人至少有999只恐龙。有些人对最凶猛的霸王龙着迷,有些人喜欢最大的泰坦龙,有些人对小而长有羽毛的恐龙着迷,这种恐龙很小,但最终会飞向蓝天。

如果我问,最奇怪的恐龙是什么?我相信每个恐龙爱好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恐龙,许多学者和古生物学家称之为“谜一样的恐龙”。无论是它们曲折离奇的家族史、奇怪的身体结构、对饮食和生态位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它们曲折的研究史,在恐龙中都极为罕见。

不幸的是,由于这些恐龙和一些不知名的名字的发现较晚,它们的名气不是很大。然而,毫无疑问,它们是恐龙研究领域中最有趣和最奇特的群体——阿尔瓦雷斯。

出身名门的“神秘恐龙”

说到这种恐龙,实际上可以说它来自一个贵族家庭。阿尔瓦雷斯龙的最早报道来自上个世纪阿根廷最著名的恐龙猎人和古生物学家何塞·费尔南多·波拿巴。这位与拿破仑同名的科学家同样成功。

波拿巴几乎独自支持了南美洲的恐龙研究。在他一生的研究中,他已经命名了25种恐龙,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效的物种。因此,他被同事们称为“中生代研究大师”。前肢高度退化的吃牛肉的龙是他的重要发现。波拿巴在1991年报道了阿尔瓦雷索龙,并建立了阿尔瓦雷索龙科,一个兽脚亚目恐龙的新“家族”。

然而,兽脚类恐龙这样一个新的科、新的属和新的种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这可能与这篇论文用西班牙语发表有关(这反映了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尔瓦雷斯·朗科尼只有一个物种。

何塞·波拿巴和他对卡斯蒂利亚诺·阿尔瓦雷斯·龙的发现

阿尔瓦雷斯龙被埋葬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学术界和公众的所有注意力都被与“龙鸟进化”这个大问题相关的有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所吸引。世界著名的发现之一是,在地球的另一边,在蒙古的戈壁沙漠,来自美国、蒙古和俄罗斯的科学家相继报道了一系列生活在白垩纪的不会飞的小“鸟”。这些鸟的前肢非常短但很结实,每个手指只有一只大爪子,所以它们被称为“单爪鸟”。这些“单爪鸟”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它们是鸟还是恐龙的争论也变得异常激烈。

然而,当时没有人把它们与地球另一边巴塔哥尼亚高地的一种叫阿尔瓦雷斯的小恐龙联系起来。

这座桥正是沟通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所需要的。阿尔瓦雷斯和“单爪鸟”之间的桥梁也在阿根廷的普尔塔巴塔哥尼亚爪龙中发现。阿根廷科学家发现的新阿尔瓦雷萨龙既有典型的阿尔瓦雷萨龙特征,又有“单爪鸟”特有的前肢。

这表明所谓的“单爪鸟”实际上是白垩纪晚期的一只小阿尔瓦雷斯龙。随着兽脚类恐龙系统学的蓬勃发展,这一观点逐渐被学术界所认可。然而,阿尔瓦雷斯的一半成员,即“单爪鸟”,也“放弃”了他们的鸟身份,回到了“非鸟恐龙”的大家庭,这在手猛禽中处于相对原始的位置。

流浪者回来后家在哪里?

当流浪者回来时,下一个问题是他的家在哪里。

阿尔瓦雷斯恐龙已经成为手猛禽进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迅猛龙的进化,探索它们从哪里来,从哪里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科学家们一直期待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猛禽的原始成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猛禽的进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恐龙向鸟类进化中的“时间悖论”(即公认的第一个鸟类始祖鸟的地质年龄比当时发现的大多数猛禽的地质年龄要老)。

令人惊讶的是,打破这个悖论的新恐龙竟然是阿尔瓦雷斯。2010年,来自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团队发表了一种新的新疆石首沟组中晚侏罗世地层中的腕龙——灵巧腕龙。

灵巧手龙生态修复图(徐星、秦子川等提供。)

简的发现直接将阿尔瓦雷斯恐龙的寿命延长了6300万年,使它们成为当时已知最古老的恐龙(比始祖鸟更古老)。

然而,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灵巧的手动减速器和白垩纪晚期的阿尔瓦雷斯之间的6000万年的差距发生了什么?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没有困扰科学家太久。2018年,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小组再次改变了学术界对阿尔瓦雷斯龙的认识。

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们报道了生活在早白垩世的两种新的阿尔瓦雷索龙物种,即庞旭西羽支龙和乌拉特半龙。这两种恐龙是阿尔瓦雷斯在早白垩世发现的,这使得这个群体的进化史逐渐清晰。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阿尔瓦雷斯龙(徐星摄,维克托·雷德马克摄)

继这一系列重要发现之后,2019年8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率领的中、美、南非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又报道了一个原始阿尔瓦雷斯化石标本,命名为侏罗纪阿尔瓦雷斯新属——石首古猿。这种恐龙的属名“石首属”是用来纪念这种化石的层位,也是世界上研究中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石首沟组的最重要的类群。“不可预知”这个名字意味着这种恐龙在石首沟组的一系列科学探索中是一个“惊喜”。

偶然发现的石首沟爪龙的正面标本和骨骼图。比例分别是200毫米(骨骼图)和20毫米(化石图)。(秦子川提供图纸)

偶然发现的石首沟支龙是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石首沟组地层中发现的第三只阿尔瓦龙恐龙,仅次于灵巧的建树龙和赵傲龙。连同它们一起,它也构成了已知最早的阿尔瓦雷斯龙化石分布区(中晚侏罗世)。这三种恐龙一起为人类恢复了这种“神秘恐龙”的原貌。

有趣的是,虽然这三种恐龙都属于阿尔瓦雷兹,但它们的正面标本在形态特征和体型上是不同的,这表明这些恐龙的多样性已经出现在已知最早的阿尔瓦雷兹化石记录中。

意外的石首沟爪龙的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一是其前肢具有普通兽脚类恐龙和类阿尔瓦雷兹特化前肢的特征,但不同于同一层中产生的其他类阿尔瓦雷兹前肢,表明类阿尔瓦雷兹恐龙前肢的进化非常复杂。几只恐龙以它们的“短手”而闻名,如霸王龙、吃牛肉的龙和本文的主角阿尔瓦雷斯龙。然而,这些“空头”是如何产生的呢?随着这种新恐龙的发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只“小短手”的过程。

第二,虽然这个标本非常小,只有它近亲的三分之一大小,但通过骨组织学研究发现它已经成年,这表明小尺寸的阿尔瓦雷萨龙出现得比以前估计的要早得多,并且这个群体的体型进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包括鸟类在内的所有兽脚类恐龙中,只有鸟类的两个分支和阿尔瓦雷兹恐龙在白垩纪时表现出小型化的过程,而其他大部分群体则表现出较大的体型。对鸟类来说,小型化可能与飞行适应有关。微型化对阿尔瓦雷斯龙意味着什么?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系统进化树上阿尔瓦雷萨龙的前肢进化和体型进化。(秦子川提供图纸)

意外发现的石首沟龙也使中国成为阿尔瓦雷斯化石最丰富的国家,共有8属8种。同时,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阿尔瓦雷斯龙化石记录的国家。中国连续不断的阿尔瓦雷斯化石记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种“神秘恐龙”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能进一步揭开笼罩在这种恐龙身上的层层谜团,恢复“神秘恐龙”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