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是平衡的主人。一方面,他使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另一方面,他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制造了一些麻烦来磨练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因此,他有第二句话“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益严重。

汶川地震纪念馆鸟瞰图(网络图)

在进入21世纪后的短短15年里,至少以下悲惨的灾难记忆已经铭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2003年非典疫情,全国动员抗击非典。2002年11月16日,在中国广东佛山发现了第一例后来被称为“非典”的病例。第二年春天,非典开始在中国和全世界蔓延。2003年8月16日下午16点,卫生部宣布全国无非典型肺炎病例。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已确诊5327例非典型肺炎,349人死亡。中国香港,1755例,300例死亡;中国台湾665例,180例死亡。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冰冻的春节。从1月10日到2月2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经核实,此次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团),造成132人死亡,4人失踪。受影响的作物面积为11,874,200公顷,收获的作物总面积为1,690,600公顷。共有485,000所倒塌房屋和168.6万所受损房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69,000人死亡。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从那以后,地震灾区发生了成千上万次余震。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374,000人受伤。倒塌房屋797.7万套,受损房屋2454.3万套,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

……

汶川地震催生了“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个月,山西省太原市的CPPCC成员建议,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救灾日”,以表达对地震灾民的缅怀,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从而表达对地震灾民的缅怀,弘扬团结救灾的精神。

小学生正在进行防灾减灾培训(网络图)

在国际上,早在1989年12月,大会就通过了《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启动“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从而在全世界促进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防灾、减灾和备灾。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的10月13日改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和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宣布,每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为“防灾减灾日”。

同时,发布了“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图标:该图标由彩虹、雨伞和人体元素组成。其中,雨后彩虹韵和好天气意味着光明的未来和希望。雨伞是人们最常用的防雨工具。它弯曲的形象代表了保护和关怀的意义。这两个人代表一男一女,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所有人携手预防和减少灾害。整个标志反映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思想和意图。

“防灾减灾日”主题标识(网络图)

“防灾减灾日”期间,各地有关部门将结合当地防灾减灾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避灾技能。

2015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文件要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防灾减灾科技成果的整合、转化和应用,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同时,完善防灾减灾法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

在“防灾减灾日”,花些时间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的知识,也许你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你的生命!

(基于网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