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是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由达官贵人、富有的乡绅等建造。唐朝时,朝廷中有权势的官员乐于在东都洛阳修建私家园林。一个是展示他们的尊严,另一个是放松和娱乐自己。私人花园的兴起也促进了园艺和植物学的发展。官员们要么痴迷于研究私人花园中的植物,要么写书记录花园中茂盛的植物景观,或者吟唱关于花卉、植物和岩石的诗歌。那时,出现了许多关于园林植物的作品。

其中的代表作品是大唐宰相的“平泉经历”。这本书不仅普及了唐代私家园林的花卉、植物和岩石,也寄托了作者的许多愿望...

党争不忘修缮花园

洛阳宜川县西北有一座山,名叫平泉山。这条山谷由西向北流经一条名叫平泉河的河流。在十几里外的河谷西岸有一个私家花园,叫做平泉居和平泉山居。

吴锁平泉河。(洛阳网)

平泉山民居有许多亭台楼阁。在泉水流淌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异的花草、珍贵的木材和宝石。平泉山庄的主人是大唐国的宰相李德裕,被誉为“千古好形象,一代高官”。他建造这个花园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花、植物和岩石的热爱。

李德裕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人物。他原来是赵县(今河北赞皇县)过去,他的祖父李带着他的人到洛阳。父亲李继福是朝廷的侍郎,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李德裕,一位人脉广、思维敏捷的学者,研究古典文学和历史。自从他成为一个学校的学者,他被提升到总理的位置,并成为李党的领导人在“牛莉直政”。

李德裕的肖像。(网络图)

唐朝中期,派系之争非常激烈,甚至唐文宗也发出了“平定河北藩镇之乱,平定朝鲜党争之难”的感叹。作为派系斗争的直接结果,李德裕多次被驱逐出北京,并多次返回朝廷。

像当时的大多数官员一样,李德裕也想为自己建造一个私人花园,在为政治事业奋斗的同时享受生活。经过多次观察,他选择了离洛阳20多英里的平泉谷。这山谷原来是隐士乔的故居。安史之乱后,乔的隐士远游,被遗弃。李德裕买下了平泉谷,并决定把它作为他灵魂的风水宝地和真正的家。一方面,他带领人们“砍荆棘,赶狐狸,建家庭住宅,逐渐成为一个老人的地方”(《平泉山诫子孙记》),并收集全国各地的花,树,草和石头建造花园。另一方面,他欣然接受各地总督的礼物,可以说是“陇右总督赠鸟语,日本南部总督赠名花”

公元825年,当时浙江西部的一位观察家李德裕建造了平泉山住宅,这是唐代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

今年,他42岁了。

平泉山民居遗址已成为“洛阳八景”之一。(网络图)

爱花草写名篇

在院外,李德裕是一个对花草树木很有感情的人。他写过《白柳赋》、《白芙蓉赋》、《重读芙蓉赋》等花木。平泉山有数百种奇异的花。它在4点钟开门,让他来回徘徊几次。这座山上的住宅还收藏了许多稀有而奇妙的石头,包括一块刻有云雾缭绕、彩霞飞舞的美丽风景的扁平石头。最特别的是,它具有醒酒的作用,被称为“醒酒石”。经常在酒后,他躺在醉石上,听音乐,写诗,写诗,这是非常愉快的。

如此珍贵的异国花卉和岩石能保存多久?我辛辛苦苦建造的平泉别墅能成为子孙后代的福分吗?后代应该如何知道我的意图?李德裕不止一次问自己。经过思考,他觉得详细的记录是最好的方法。首先,它便于学者学习,其次,它便于后代记住花园。不久,一本名为《平泉山植物的故事》的杂书诞生了。

《平泉山树木植物记录》复印件。(网络图)

《平泉山植物与树木的故事》是一篇记录园林花卉的科普文章。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附加了20多首赞美平泉山的诗。这篇文章,当然是他最喜欢的石头,和60多种木本树种,花卉,水生植物和珍稀药用植物生活在平泉山。“伊和罗的名园都是自有的,但它们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桃桂横玉,像松柏和菊花一样依然存在。”显然,其他人有花园,而我没有写。我写的东西在一般的花园里找不到。

本文最有价值的是,作者分析了绍兴紫菀、榧树等园林植物的地理组成。东阳的鬼母、山南等。从这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园林植物的造景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而了解园林艺术和新品种的栽培技术。这些资料对以后私家园林的植被种植具有参考价值。亚热带植物主要用于园林植物和树木的造景,宋代洛阳的许多私家园林都借鉴了亚热带植物。

绍兴香榧。(网络图)

鼓励后代再次写作

据说李德裕写完《平泉山树木花草志》后,觉得无法通过这篇文章让后人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于是又写了一篇《平泉山子孙志》。“荆(yùu,意为卖)我平权,非吾子也;如果你从平泉带走一棵树、一块石头和一个人,你就不是一个好孩子。”李德裕通过两篇文章告诉后人,平泉山民居不是为他们自己建造的。前人的后代种树来享受凉爽的空气。他希望这个花园能成为后人隐居、保护道德、避祸的天堂。他还希望它能代代相传。

李德裕一生只在平泉山庄住过三次,总共不超过一年。降职后,他定居在另一个国家。回到朝鲜后,他忙于处理长安的政务。“平泉体验”只是午夜梦回。

不幸的是,虽然后人从《平泉山树木花草记》中了解到他们祖先的意图,但他们没能实现李德裕的愿望。在战乱频繁的时代,洛阳屡战屡败,平泉山庄也不例外。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后,平泉山被夷为平地,只留下遗骨供后人悼念。

这里没有花园可去,李的后人唯一能读的就是《平泉山树木花草志》!

《平泉山植被记录后记》(网络图)复印件

附言

唐玄宗即位后,勤于政治事务,决心结束“牛莉之争”。八四六年,李德裕被严厉斥责并流放。李党员被开除公职。三年后,64岁的李德裕被流放到亚洲(现在的海南省),遗憾地去世。

“平泉山的树木和植物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作者的死亡而消失。李后人将此文与《平泉山植被生活后记》、《平泉山后人生活后记》和李人描写平泉山、平泉山庄的诗歌一起编辑出版,是流传后世的平泉山植被生活。

《平泉山树木故事》的编纂和出版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是钦佩李德裕的个性。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会昌一品集》的序言中,称赞他为“千古好像”。晚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甚至将他与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并列为古代六大名人之一。其次,《平泉山植被记》中记载的园林植物对今后的植被和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历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研究唐宋园林建筑,尤其是私家园林时,会参考《平泉山植物与树木志》的版本。

也许,这就是李德裕留给后人的“平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