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秸秆处理方法,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脆茎水稻品种“克福粳7号”。今年的测试表明它的茎很容易被压碎和降解。它不仅可以还田,还可以用作牛羊的饲料。同时,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最近通过了专家组的审定。

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使其在田间自然降解并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法。然而,传统的稻草非常坚硬,难以破碎和粉碎,因此机械收割机需要配备专用的粉碎设备,以增加成本和燃料消耗。此外,秸秆中纤维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会影响下一季的作物栽培。

为了解决稻草还田这一难题,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花了5年时间,利用物理诱变技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水稻“脆茎基因”,并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出了脆茎基因新品种“克辐粳7号”。今年以来,他们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种植了200亩“科孚京7号”,几天前就已成熟收获。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了专家组。田间收获试验表明,克辐粳7号秸秆可以被普通收割机粉碎。秸秆长度一般小于10厘米,比普通水稻品种短得多,便于自然降解。脆嫩的秸秆易于咀嚼和消化,营养价值相对提高。它也可以用作反刍动物如牛和羊的饲料。结果表明,克辐粳7号平均亩产629.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3%,实现了保产与还田的平衡。

“秸秆的脆性是由纤维素含量的减少和半纤维素的增加引起的。该品种在苗期不脆,但在开花和成熟后逐渐变脆,因此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斌梅介绍说,“科辐粳7号”通过了品种审定,标志着脆茎稻从实验室成果向生产品种的跨越。接下来,他们将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