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林浩透露,在“中国眼”正式投入使用后,一批机器人将“上岗”,参与日常操作和维护。同时,将在“中国之眼”的核心区域安装一个安全智能系统,以实时监控和警告电磁干扰。

据悉,“中国之眼”将于9月底完成国家验收,涉及技术、档案、设备等方面。目前,在最关键工艺系统的16项验收指标中,灵敏度、方向等12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验收标准。去年,贵州本地大数据企业易景杰与“中国之眼”携手,为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核心数据库支持。为了加强对“中国眼”电磁环境的保护,贵州还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法庭,并颁布了新的管理办法,规定在30公里的安静区域内违规最高罚款20万元。迄今为止,在“中国之眼”已经发现了55颗脉冲星和80颗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者。

林浩表示,为确保“中国之眼”正式投入使用后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贵州省科技厅在与科技部多次沟通后,提出了“帮助FAST构建全智能运维系统”的总体构想,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目前,针对科技部制定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快速运行维护机器人系统”重点研发计划,快速运行维护单位正在牵头制定可行性方案,并将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优势团队参与项目申请和实施。

根据要求,针对FAST在激光靶、缆索驱动钢丝绳和滑轮、进料接收器、液压执行器、环境监测和修复等方面的运行和维护要求。,开发一系列操作维护机器人和支撑系统,实现大坡度、高落差下球面反射面的激光目标维护、坡面植被清理、干涉自动检测、周界安防等操作。“中国之眼”核心区域周界安防智能系统还将实现多种入侵事件识别和定位功能。林浩表示,项目实施后,国家将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贵州省科技厅也将根据相关政策给予配套支持。机器人的“工作”将充分发挥人工维护无法达到的精度。届时,FAST的运行环境将大大改善,操作和维护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