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山村的穷孩子到中国的“预应力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坚信成功有三个因素:天才、勤奋和机遇。然而,他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却带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到了今天。他一直坚信“勤奋比天才更重要”。

吕志涛被中国土木工程界誉为中国的“预应力大师”。他不仅开创了许多理论方法,开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还培养了中国预应力技术的“梦之队”。

1937年,吕志涛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城潭镇直田村。他经常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所以当他10岁的时候,他只有30公斤重。然而,食物的缺乏并没有打消吕志涛学习的欲望。初中时,吕志涛别无选择,只能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得知此事后,校长多次去说服他,并得以复学。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吕志涛更加珍惜。恢复学业后,他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学业,并顺利进入高中。在高中,学校离家更远,每天都要走很长的路才能饿着肚子去上学。但是对吕志涛来说,这样的一天并不苦。"与步行上学相比,有机会学习是非常罕见的."

1956年,吕志涛考入南京工业大学(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五年后,他被选为研究生继续深造。吕志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也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相关规范。

什么是预应力?由几块木头制成的桶容易漏水,但是如果外面的铁箍形成一个加强力,木头块就可以紧紧地拧在一起,铁箍的作用相当于“预应力”。预应力技术在大型土木工程施工中尤为重要。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跨度提高到200-300米,还可以节省20-30%的施工用钢和混凝土用量,并能显著减少碳排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跨度、超长、重载和特殊结构、核电、磁悬浮等高科技项目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吕志涛领导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在预应力结构理论、疾病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取得突破。

吕志涛团队参与了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世界第五代体育建筑的代表,也是2008年前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有四个体育场,包括一个外轴线为1350米的巨大环形平台。吕志涛团队通过预应力技术解决了建筑侧不需要接缝的问题。许多年后,平台仍然没有破裂或泄漏,仍然在良好的使用。

2017年1月11日,吕志涛去世,享年80岁。“知识改变命运。成功需要勤奋。只要你努力工作,就会有希望。”从青壮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吕志涛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崇高理想,一生致力于我国预应力技术的研究和教育。

这部作品最初是由“中国科普——科技前沿大师讲座”创作的。重印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