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初,科学家们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会分裂,释放出3个中子,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这比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能。获得核能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例如相同数量的氘和铀-235分别用于聚变和核裂变,前者释放的能量大约是后者的三倍。人们熟悉原子弹、核反应堆等等都使用了核裂变的原理。

在办公室

听起来这些话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非常危险的感觉,但事实上,核能作为一种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也是中国当前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就和突破,除了资金和设备等不可或缺的硬实力,人才是另一个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核能研究领域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学者。国家“青年千年计划”专家、Xi交通大学教授狄云就是其中之一。

“归国”专家的学习与科研之路

Xi交通大学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狄云主要从事核燃料、材料性能、微观结构、材料表征、多尺度模拟、辐射效应等相关研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程物理学士学位。他去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了核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工作。此前,他是美国能源部核能高级模拟项目燃料部分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项目主任,也是美国核能大学项目的技术水平指导专家。主持或参与了低尺度和中尺度核燃料模型的实验验证、高燃料快堆金属燃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裂变气体模型的开发。2015年9月至今,他在Xi交通大学工作,2016年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1000人计划和2016年陕西省百人计划的支持。目前托管或参与多核

与燃料和核材料相关的研发项目已经发表了40多篇SCI论文。

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左起:刘文波、狄云、田亮)

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专家,狄云是一个“海归”,但不得不说,他在清华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是他成功的起点。

1997年,一直名列榜首的狄云如愿以偿地被清华大学录取。那时,电子、计算机和其他专业成了热门话题,许多人蜂拥而至。在填写志愿表格时,狄云非常清楚自己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仅要注重学习理论,还要注重实际应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程物理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为狄云的研究生涯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2003年,狄云来到美国继续他的学业。他想在国外看到更先进的技术和技术水平。他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2000年初,核能处于相对萧条的阶段。但是狄云看到了未来。他认为只有清洁稳定的核能才能解决未来从现有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问题。狄云说他当时在工程物理系学习,与核能密切相关,所以当他来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时,他毅然选择了核工程专业。“当时的想法是为他的国家核能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贡献,”狄云说。由于他在博士学习期间的杰出成就,狄云毕业后被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直接聘用进入正式机构(博士后阶段之后)。阿尔贡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作为民用核能的先驱费米博士创建的实验室,它在核能研究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恐怕许多人都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但是幸运从来不会轻易到来,只有狄云知道它背后的努力。

在阿尔贡实验室工作期间,狄云主持并参与了美国能源部的许多项目。他对美国能源部开展的快堆金属燃料开发和先进核能模拟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任命为美国能源部高级核能模拟项目燃料部分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和核能大学项目(NEUP)的技术总监。

他毅然回到中国,决心献身祖国。

离家越远,他越想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狄云对祖国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国有了更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和条件,就更容易取得成果,但他总是觉得即使是最伟大的成就也不属于他自己或他的祖国。所以在2015年,带着梦想,狄云带着多年的学习踏上了回家的路,来到了Xi交通大学,在那里他准备开始一段核能的新旅程。

十多年来,狄云一直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其他机构从事与核能和核工程有关的学术研究。这些工作也为他回国后积极参与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燃料的研发和解决核燃料重大科技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国之初,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选择研究环境更好、研究实力更强的清华大学,而是去了Xi交通大学。狄云非常清楚。他说:“清华大学绝对是中国核技术应用的领导者。然而,在传统的核能领域,Xi交通大学有着很高的地位,其内部信息非常丰富,提供的平台也非常理想。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能量,做出贡献。"

除了硬件基础,狄云选择Xi交通大学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文化和学术氛围非常好。接受培训的学生实际、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这种精神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学习场所。”狄云坦率地说。然而,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后,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应该坚定不移地从事科学研究。“我们在这个领域与众不同。我们必须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一种新材料的开发和最终投入使用至少需要20年。如果我们只追求“短、平、快”,我们永远不会真正实现最核心的技术进步。”“对我们的行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事情做好。”狄云说。

致力于核能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前沿

在Xi交通大学,狄云加入了核安全与运行研究办公室。该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反应堆安全性能的热工和水力评价。狄云的参与为深入的跨学科研究和关键领域的难题提供了援助。

加入Xi交通大学后,狄云还与母校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核电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核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国内高校和企业研究机构的团队进行了深入合作。他说:“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来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想法。例如,上海核工程研究与设计

我院郑明光院长一直强调核燃料经济与安全平衡发展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狄云致力于核燃料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研究,他比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要忙。一方面,刚回到家,许多环境需要熟悉;另一方面,使他不断进步的学术风格。“严谨”一直是狄云在科学研究中的原则。在他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定不移。他还在默默努力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燃料技术,并提高中国在世界核燃料领域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一直强调前沿性、独创性、前瞻性和在学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国际合作方面,他希望在与美国一流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与法、日、韩、德等国核燃料领域的专家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Xi交通大学在核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教书育人,营造正确的学术氛围

在加入核安全与运行研究室的同时,狄云还加入了Xi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核燃料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000人团队。他希望通过与Xi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学院和科学学院的合作,推动跨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工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应用体系,重视原创性研究工作。在学生培养方面,他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强调主动性、独立性、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实现所培养人才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高度结合。在团队建设方面,强调针对性、稳定性、高效性和高层次的支持功能。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合作,我希望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学习,并在先进核燃料研发领域独立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

Xi交通大学核安全与运行小组全体教师(左起:吴潘、苟李俊、山强剑、狄云、张斌、张博)

狄云直言不讳地说:“对我们来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把事情做好。我们真的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浮躁的因素,尤其是在学术界。然而,这也让狄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确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回到过去,像以前的西南联合大学那样做严谨的研究,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大师。”为什么中国现在培养的大师越来越少?狄云说:“我们在教育的核心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像大学一样,大学必须做大学真正在做的事情。它不仅要深入基础科学研究,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然而,狄云仍然对未来的发展和教育充满信心。他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可以很好地扭转真正的大学氛围。”

一个人不显示他的野心,但是当他空虚的时候,他出生在八英尺高的地方。

在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核能研究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狄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研究和创新,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在这一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狄云和他的团队还将为我国核能的发展以及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