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证实发现了第一颗位于可居住区的行星,其大小最接近地球。当时,“地球表弟”和“地球2.0”等词语在网上流传,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三体”三部曲再次被网民提及。

刘的《三体》三部曲在中国已经卖出了100多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2013年,他以每年370万元的版税收入首次被列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三体》的作者刘。他说,与科幻文学相对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通过一部或几部小说来弥补。至于被提升到“世界高度”的“三体”,他认为“三体”的成功只是一个意外,这种机会将来可能不会再来。

刘与“三体”

科幻作家,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三体”三部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将中国科幻推向了世界的高度。它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100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

《广州日报》:目前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如何?

刘:世界科幻文学在美国是比较发达的。相比之下,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文学没有他们的成熟。他们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另一方面,不同的是,在受众市场上,我们的读者数量、销量和作家数量都远不及美国,后者大约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广州日报》:你是怎么开始写科幻小说的?

刘:1998年前后。主要动机是我是一个科幻小说的读者,想在读完更多之后再写。

广州日报:你是工程师吗?

刘:是的,事实上,中国的科幻作家都是业余的,包括我在内。

论“三体”的成功:

“有许多偶然因素。”

《广州日报》: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幻文学是大同小异的,一切都是一样的。你怎么想呢?

刘:这方面可能有问题。科幻小说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文学,需要新思想、新观点,这本身就更难。科幻小说的主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外。这仍然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有限的主题。

《广州日报》:“三体”是否突破了这种局限,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或思路?

刘: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三体”不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想法。相反,《三体》中描述的主题是科幻小说中最古老的主题,都是外星人入侵。这是一些作家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写的,现在还在写。这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主题。甚至在国内的科幻小说中,以前也有许多关于这类主题的描述。

《广州日报》:其他的小说没有像《三体》这样成功吗?

刘:是的,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然而,“三体”的主题并不完全是新的。

《广州日报》:“三体”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刘:说实话,我也不确定。所有领域都可能有机会,只有所有领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不仅我不清楚,出版商也不清楚。因为《三体》前后的科幻小说很难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这本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可能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它一定与它的内容有关,但我不得不承认它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什么是具体的偶然因素,只能说是一些可以感受到的,比如“三体”的第三部分影响,就在微博兴起的时候,微博有意无意地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的科幻文学离世界还很远。通过一两部作品不可能将中国科幻小说推向世界水平,这是不现实的。

论“三体”电影;

“仅部分参与”

广州日报:三体是拍电影吗?

刘:《三体》的外景已于上周完成。现在我不需要再看剧本了。不管我同意与否,我已经拍完了,我要去后期制作。

《广州日报》:你参加了《三体》的拍摄吗?

刘:只是部分参与。这部电影的主要创作者是导演和编剧。

《广州日报》:中国的科幻电影比较少。

刘·:是的,就经验而言,它当然不能与美国相比。

广州日报:然而,三体不仅在国内获奖,而且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目前,他在美国确实有影响力,并获得了五项科幻小说提名,但他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的确是亚洲第一部科幻文学。

论“三体”的“火”;

“这个机会可能不会再来了。”

广州日报:三体着火了。你的其他科幻作品会卖得好吗?

刘::没有,真的没有动力。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现象。有理由说会有对作家作品的追求,但我有点失望我没有。

《广州日报》:可能是什么原因?

刘::我以前不太清楚。在过去的四五年里,我几乎可以肯定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很简单。“三体”的成功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不会重复。有人说我谦虚,但目前我不得不承认这不是我的谦虚。“三体”遇到了一个可能不会再来的机会。

《广州日报》:很偶然吗?

刘:如果你想再成功,那是另一回事。因为成功的作家确实有这样的力量,他们的作品非常好,可能会有第二次成功。因为在我们当前的文化领域或阅读领域,每本畅销书中都有偶然因素,所以很难说有多少畅销书卖得好。例如,《狼图腾》是一本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很好的书,但是你能想象这本书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内蒙古会成为畅销书吗?有些偶然因素,包括出版商、作家和读者,可能会突然变得流行起来。包括许多畅销书不知道为什么卖得好,比如一些短篇小说,在过去很难卖得好。这也给了作者一颗平常心,也就是说,你的书卖得不好,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因为写得不够好。反之亦然。它必须由其他因素驱动。因此,造物主必须有一颗共同的心,机遇非常重要,并不是说你有成功的力量。

论“新地球”;

不会成为科幻小说的新线索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李苗的批评?

刘:其实他对“三体”的宣传力度很大。它的效果完全是积极的,而不是相反的。“三个身体”对他的书或他的书是否有重大意义对“三个身体”有重大意义。我还命令他写作。(注:前几天,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公开指出,《三体》中的物理理论充满了“硬伤”。刘欣然接受了这一评论,“我是发电行业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但我在其他学科是个业余爱好者。”)

《广州日报》:美国宇航局称发现新地球可以为科幻小说提供“灵感”?

刘:作为一个科幻作家,我一定会关注它。但这不会给科幻小说带来新的启示。因为这些事情,无论是在科学、天文学还是科幻小说中,很久以前都是可以预测的。人们早就知道这样的存在,所以他们不会感到惊讶。这不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意想不到的发现,这是一个可能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星球。

《广州日报》:这样的类地行星已经被发现,现在网民们将会在三体中与外星文明融合。

刘::因为早在“三体”出现之前,科学家等人就已经证实了类似行星的存在,人们对“外星文明”有自己的想象。

论“生活”:

“用一颗平常心写一本书”

《广州日报》:创作三部曲《三体》花了多长时间?

刘::大约花了五年时间。但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思想的萌芽和完善,这是很长一段时间。

《广州日报》:自从三体着火后,你改变了你的日常生活吗?

刘:什么都没变。这只是一本书。

《广州日报》:毕竟,《三体》卖得很好,版税是当年最高的。

刘::在这方面,这绝对是最好的科幻小说,远远超过其他作品。然而,与其他畅销书相比,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各个方面,它仍然非常普遍。

广州日报: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

刘·:继续写科幻小说,但速度慢,需要时间。

《广州日报》:你将来会写像《三体》这样的书吗,还是会尽力构思类似的新想法?

刘:一本书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书本身,还取决于许多机会。这种可能性非常小。我正以更正常的态度写一本书。也有一些作家在当地一个接一个地获得成功,但是这样的作家很少。大多数作家可能有许多作品,但成功的机会只有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