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的时间迁移

在当代科幻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悲观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集体的思潮。在刘的作品中,这种悲观主义被他的工程师们的思想所包裹,甚至更为冷酷和果断:地球必须毁灭,人类必须灭亡,新的未来将属于新的物种。

在短篇小说《时间的迁移》中,刘·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这个冰冷的未来。顾名思义,“时间迁移”指的是故事中一个年轻的远征军。他们被地球政府派遣到未来的时间旅行,为移民寻找合适的机会,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和人口压力。

刘慈欣

远征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做了许多停留,但每一次停留都指向一个更加暗淡的未来。第一次停止发生在起始点120年后。在这个时代,战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合法的“经济行为”。战争组织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来模拟战争并计算结果,从而获利。整个世界充满了烟雾,动荡的时代变得天天如此。

第二次停留的时间点是600年后,这被称为“霍尔时代”。人类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看似美丽的极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复制”获得知识,而不能通过努力学习和记忆行为来改变掌握文明成果。在这样一个思想与载体分离的社会里,古老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结构都被抛弃了,家庭、生殖和集体的概念被完全消除了,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明。

接下来,远征军在1000年后到达了“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时代。“可视世界”可以被看作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人类系统和机器系统合二为一,每个人的灵魂和思想都有多重载体。“看不见的世界”类似于许多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云时代”,即人类意识以量子的形式上传到终端并存在,“量子芯片”是这个时代的名片。总的来说,在这个时代的两个世界下,人类进化成了新的生物形式,社会文明完全异化了。

远征军的终点是11000年后的“新时代”。这是最美丽的时代,不再是人类的时代。量子人类已经消失,绿色的山脉和水已经回到地球,一切都回到了零,等待新的生命像周期一样接管。

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把这些时间点视为人类社会发展之前的四个平行宇宙或四种可能性。刘把这些可能性放在时间轴上,按照流线顺序展开,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他们未来的生存问题。与此同时,这些虚拟的时间和空间设置可以在现在找到它们的根源。刘所做的就是把他们逼到了极点。

刘·曾说:“反映和批判现实不是我创作的目的”。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包括《三体》,未来与其说是一种想象,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在的可能性,一种超验意义上的“事实”。人类终将灭亡。这一结果不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到更大范围内现有的自然合理安排的影响。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未来只会是一个尚未开放的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的刘,自1999年6月以来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科幻小说和散文,并出版了许多科幻小说。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时代》、《球状闪电》、《三体》、《三体二:黑暗森林》、《三体三:死亡永生》、中短篇小说《漂泊的地球》、《乡村教师》和《温超岛》。刘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科幻作家之一。

插图杨小华

夏甲的“中国百科全书”系列

科幻小说经常给人一种疏离感。故事发生的舞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主角被非凡的光环包围着。然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系列中,夏甲的主要角色与我们身边的小王和小李没有什么不同。她描绘的是每个普通人可能经历的未来。未来并不遥远,它发生在中国。

“中国百科全书”这个名字源于博尔赫斯的作品。这是一系列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因为它关乎普通人的未来,普通人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和技术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人类对温暖和友谊的需求仍然存在。夏甲认为,这种需求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

今天的人有猫和狗,未来的人可能会选择人工智能玩具。夏甲的幼崽天真可爱。它们被设计成智能宠物,也可以被训练成个人智能语音助手。这些幼犬能学会说话,并在几个月内达到五岁儿童的语言水平。当一群小狗因为事故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它们甚至创造了自己的语言。

夏甲的温柔不仅如此,她还描绘了抑郁症患者独有的智能伴侣,其外形可由患者自己设计,其性格对于小海豹来说更为内向和阴郁。抑郁症患者通过照顾他们唯一聪明的伴侣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夏甲

当然,未来不仅仅是美丽和柔软的。冰冷坚硬的东西依然存在。夏甲也在思考普通人将来会如何面对痛苦和死亡。

有些人把疼痛发展成玩具,收集不同程度的疼痛体验,然后组装成枪。这种枪可以向大脑的疼痛神经中枢发出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这种刺激能给富人带来快乐,并成为酒吧聚会上的热门游戏。

最痛苦的事是死亡。死者的痛苦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各不相同。死者亲友的痛苦也是漫长而艰难的。IMemorial是一种帮助活人记住死者的技术。它随机播放死者的生活片段,捕捉死者的各种数据和纳米相机捕捉的材料。通过围绕“死亡”的网上讨论,夏甲展示了未来网民对死亡的不同态度,无论是看还是不看,记还是忘,还有更多人看不到的灰色地带。未来的有情也反映了现在的有情,技术只是把它们放在一个更极端的环境中讨论。

夏佳,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Xi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讲师。2004年,她的处女作《一瓶妖精》获得了中国科幻小说最佳新人银河奖。她出版的科幻作品包括《卡门》和《夜莺》。《黑房子》是以“中国百科全书”为标题出版的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其英文版已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插图毕升

郝的《空中漫步》

随着火星运河的传说被粉碎,围绕着火星的神秘光环也消失了,但郝仍然选择这颗星球作为未来的舞台。“在天空漫步”的故事始于2190年的地球和40年的火星。人类殖民火星已经有100多年了。在故事开始之前,在21世纪后期,人类终于离开了蓝色母星的摇篮,踏上了无数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火星,这个梦想中的星球承载着幻想、希望和恐惧。

起初,地面消防通道是一艘带有政治目的的运输船。太空竞争从地球延伸到火星。基地建成后,欢迎商人开发船推动实体交易、权利出售和无形资产交易。接着是战斗飞艇和火星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这两颗星彼此分离。只有一艘孤独的船来来去去,交换货物和技术,执行外交任务。

在郝的笔下,火星上没有可以征服的外星智慧生物。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努力工作。他们的世界与地球是如此不同,地球上物质丰富,崇尚消费主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人类走出了近地空间,向宇宙进发,最初是为了扩张,结果却分裂了同一个起源的种族,从而造成了地球人和火星人之间的差异。

最初留在火星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热爱他们的技能,他们对火星的未来也保留了他们对技术之美的欣赏和应用。火星上的孩子从小就选择他们喜欢的领域,并以高度专业化的方式学习。他们组成团队参加创意竞赛,并结合彼此的技能进行创作。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加入工作室,在同一个领域工作一辈子。

这使得火星在特定的技术领域特别擅长,并且擅长将其应用到所有方面。自动隧道车将人们带到火星城市的每个角落,取代了平面图像的三维全息成像技术,拓宽了火星电影的概念。可以随时调节透明度的玻璃墙允许人们控制光线的渗透。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火星的日常生活,甚至交易到地球。新技术在创意竞赛或其他平台上展示,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对于真正的创造者来说,火星是未来的乌托邦。在这里,所有的创作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流通的。你可以与所有人分享你的作品,而不用担心市场和发行,并表达你真正想要的。

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他于2006年开始写作。他的科幻作品包括长篇科幻小说《在天空中漫游》,短篇小说集《孤独的深渊》和《远行》。2016年,他的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最佳短篇和中篇小说奖。

插图MOJO

陈秋凡的“旱潮”

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我们排了一整夜的队来预订最新的手机来赶上潮流,购买机械宠物来消除孤独,植入电子心脏起搏器来延长寿命。但是,当所有这些电子产品都寿终正寝时,它们去了哪里?

在《旱潮》中,陈秋凡发明了一个垃圾岛——刘思岛,里面堆满了各种电子垃圾。“金属外壳、坏掉的显示器、电路板、塑料零件和电线被拆开或等待处理,像粪便一样堆积在各处,而农民工则像苍蝇一样翻找它们,然后把有价值的零件扔进烤箱或酸浴中进行分解”。

陈秋凡的未来不仅包括当今常见的电子垃圾,还包括电子身体部件。未来的富人会像我们今天更换手机一样随意地更换身体部位。义眼,义肢,甚至头部。废弃的电子身体部分将和其他电子垃圾一起被倾倒在岛上,没有消毒,残留的血液和体液充满了每个角落。

电子垃圾给水和土壤带来二恶英和呋喃,酸雾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带来商机和利润。垃圾处理行业是于斯岛的经济支柱。当地人依靠这种生意养活自己的家族和家人。外籍工人靠卖血、卖汗和卖健康挣的钱远远超过他们家乡的工资。先进的电子垃圾分解技术可以将处理垃圾的人从肮脏和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会使他们失去工作,还会使当地老板失去原来的高额利润。腐蚀这个地方的垃圾同时也成为了这个地方的基础、机遇和隐患、发展和保护。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干净和简单。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国努力工作。他们与家乡和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少。似乎有一天它们会被完全撕掉。黄超提出了未来家族制度的另一个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家族制度已经演变成一种股份公司,所有员工都持有股份,按职位分红,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和相同的姓氏并不是家族制度最关键的核心。真正支撑它存在的是安全感,有一个大家庭和一个在被欺负时维护自己的人做后盾。

陈楸帆

同样,迷信、庆祝中国的元旦节和与女神坠入爱河的仪式、对占领潮汐的信仰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回避从过去延续到未来。在我们的科学体系中确实存在无法解释的盲点,神秘主义能够保护这一领域。然而,未来的迷信也与时俱进。人们不再烧纸钱,但网上童鸣银行为已故亲属开设账户,存放冥币和金元宝,供他们在阴间消费和购物。

在未来,电子义素的使用已经成为《废潮》中相当普遍的现象。追求新奇事物的年轻女孩经常更换身体部位,因此在她死于火灾后,只剩下一堆烧毁的正义尸体,她的父母和男友根本无法辨认她的尸体。大家族的暴徒可以轻易获得正义的肌肉,用强化的人造身体撕裂虚弱的人类肢体。人体和机械的结合无处不在。

回顾帮助我们进入虚拟现实的手机和眼镜,也许人机融合在未来到来之前很久就已经悄然开始了。

科幻作家陈秋凡获得全球中国科幻明星云奖最佳新作家和最佳小说金奖。出版的科幻小说包括《干旱的浪潮》和《未来的医学史》。

韩松的《2066年中国的红星》

如果我们用年来定义人类思想的节点,在过去的20年里,2000年也许是最有趣的一年。在新世纪之交,各种各样的世界末日预言宣告结束,而新的预言在一个重新启动的世界中成长。

韩松的《2066年红星照耀中国》就是在这微妙的一年出版的。这部小说还有一个标题,“火星照耀美国”。不难看出,这两个标题暗指斯诺的著名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也被称为《红星照耀中国》。韩松的故事的确是以中美两个世界大国为背景的,但这种背景的设置并不完全与政治有关。在科幻小说的语境中,“中国”和“美国”只是未来两种特定的生存环境。他讨论的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和变化。

故事发生在2066年,当时日本沉没,美国衰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围棋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主线围绕着一队中国棋手在美国的经历。主角是团队中的一名青少年。

在韩松的背景下,2015年世界经历了一场能源危机。中东产油国爆发了一场全面战争。从那时起,西方世界就被削弱了。2013年,花旗银行倒闭,全球金融体系崩溃,西方经济陷入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因其危机预警和应急机制而成为世界领先国家。

韩松

到2066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天堂”:经济、气候甚至人民的情绪都被国家统一了。因此,当时的中国,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市民们感到舒适和孤独,他们在国家分配的信息室里度过了一生,所有这些都由中央计算机系统负责。没有犯罪,没有离婚,没有饥饿和贫困。许多人活到120岁时会申请安乐死,用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来减轻国家的负担。2066年的美国是中国的镜像。中国发生的所有天灾人祸都是在美国上演的。在这两种极端的生存环境中,韩松从一个少年的角度将它们联系起来,试图探索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类的生存状况。

此外,除了中国和美国的背景,韩松在《2066年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的未来世界是一个奇异的后信息时代,文章中散布着大量真实或虚拟的高科技术语:超级网络智能阿曼多、磁喷飞行器、中微子生物网络处理器、电子虚拟人等。

与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不同,这些高科技词汇背后并不是作者对未来奇迹的积极和浪漫的想象。相反,他们描绘的是一个科学技术盲目发展的社会。韩松没有沉浸在科技神话带来的奇迹中,而是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在小说中想象,如果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网络,会发生什么。网络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能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不是通过计算预测出来的,但它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盲目发展的警告和对网络社会到来的担忧。

中国科幻作家韩松以冷静、黑暗的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著称。作为早期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创作《万能墓碑》的代表,同年获得台湾《幻影》杂志主办的“全球中国科幻散文”赛斯大奖。除了科幻小说,他后期还创作了大量不可分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现实和晦涩,在中国当代出版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