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航天器结构实验室,美国航天局小行星改向任务的机器通信和控制原型系统正在测试。

据外国媒体报道,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极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灾难仍然有可能发生。然而,专家警告说,人类还没有为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一旦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只能束手无策。

美国宇航局正在计划一项雄心勃勃的新任务:向小行星发射无人飞船,为宇航员建造太空基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计划对小行星进行研究,并测试能够使小行星偏离轨道的各种技术。有一天,这可能会拯救地球的命运。

在1998年的电影《世界末日》中,人类发现了一颗直径接近德克萨斯的小行星向地球飞去。专家认为,如果小行星偏航任务不执行,这种情况迟早会成为现实。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约瑟夫·努斯博士最近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说,我们应该希望自动拦截火箭,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努斯指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目前能做的很少。”

尽管危险的小行星和彗星不太可能撞击地球,但努斯博士警告说,这种威胁仍然存在:“每隔5000万至60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像恐龙灭绝这样的灾难性事件。我们可能碰巧被夹在两个事件之间,但这种事情是随机发生的。”

以前,彗星已经经过地球很多次了。1996年,一颗彗星差点撞上地球,但最终变成了火星。2014年,另一颗彗星“几乎飞过了火星”。此外,当我们发现彗星时,发射自动拦截器往往为时已晚。努斯博士指出:“安排和发射一艘可靠的宇宙飞船通常需要五年时间。我们只有22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颗彗星的发现。”

努斯博士建议美国宇航局建造一个自动拦截火箭和一个用于观测的宇宙飞船,这可以在五年内将准备时间减少一半。如果我们能研制出一种仅在一年内就能发射的火箭,我们还能“减少小行星从太阳等不易观察到的地方攻击地球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其他专家也警告说,地球还没有为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今年9月,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警告说,小行星撞击“可能对地球造成严重损害”这位专家提到了两个震惊现代世界的灾难性事件: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撞击和1908年通古斯卡爆炸。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为寻找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做出了巨大努力,霍尔登认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但我们已经走上正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霍尔登说。他说,像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撞击和通古斯卡爆炸这样的事件极其罕见。前者百年罕见,而后者更罕见。

然而,“如果我们想让人类文明的能力与现有技术相匹配,我们必须为最罕见的事件做好准备,因为它们可能对地球造成严重损害。”虽然这样的事件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地球必须做好准备。霍尔登警告说:“当没有出路时,我们可能不得不让即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偏离其原始轨道。6500万年前,恐龙遭受了这场灾难。我们必须比恐龙更聪明。”

霍尔登指出,美国宇航局的小行星改向任务可以指导我们应对这些威胁。该任务被称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计划于2021年12月发射。整个任务预计花费14亿美元(约94.5亿人民币),不包括发射费用。在审查项目计划后,美国航天局批准小行星改向任务进入设计和开发阶段。

小行星改向任务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无人空间任务和载人空间任务。该任务将测试美国宇航局执行火星任务所需的关键性能。载人航天任务预计将于2026年发射,目前仍处于任务的早期概念阶段。"对于小行星改向任务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非常激动人心."美国宇航局副局长罗伯特·莱特福德。"小行星改向任务还将测试一些正在开发的新技术."

在这次任务中,宇宙飞船将使用世界上最先进、最高效的太阳能电力推进系统飞往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是指当它们在近日点时离太阳不到1.21亿英里(1.95亿公里)的小行星。虽然美国宇航局直到2020年才会正式决定将哪个小行星作为目标,但在研发过程中,美国宇航局将把小行星2008 EV5作为参考对象,这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前往月球轨道之前,ARM航天器将使用一种被称为“重力牵引器”的小行星偏转技术。飞船本身的重量加上巨石的重量将对小行星产生微弱的吸引力,从而改变其轨道。在从小行星上抓到一块巨石后,在月球引力的帮助下,无人飞船将会慢慢地把巨石引导到月球的轨道上。2020年后,它将成为美国宇航局的实验基地。宇航员将从基地收集和提取各种样本,并执行其他人-机器人合作任务,为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任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