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赵薇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致青春,我们将失去》在公众中引起了一股怀旧情绪。电影中的白色运动鞋、海神衬衫和其他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赞扬,而吴欣怡同名原著《致青春》却供不应求。这部电影设定了20世纪90年代国内大学校园的叙事背景。电影中的许多情节引起了70后、80后和80年代中期年轻人的共鸣,比如皮带裤、硫化帆布鞋和红白相间的游戏机。这些不仅给电影带来了浓厚的怀旧气氛,也唤起了观众对青春的美好回忆,掀起了一股怀旧浪潮,推动了电影周边产品的热卖。

电影《献给青春,我们将死去》的海报

当怀旧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心理需求甚至一种文化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怀旧是什么?它是如何潜入我们的脑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魅力可以让人沉迷其中?我们为什么怀旧?我们对怀旧了解多少,我们能平静地面对它吗?

王菲:电影《走向青春,我们将死去》中的主题曲《走向青春》

什么是怀旧?

“怀旧”一词源于希腊单词“怀旧”。前者意味着“回家”,而后者意味着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它指的是渴望回家的痛苦。因此,作为一个病理术语,它最初指的是“乡愁”,包括抑郁、抑郁,甚至是倾向于自我毁灭的情感疾病。后来,“怀旧”一词逐渐从医学范畴转移,并逐渐融入社会。它的内涵也扩大和延伸,指向个人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并被讨论为“人类异化的一些基本条件”。今天,“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这不仅限于对他过去的个人记忆,也不仅仅是“岁月流逝”的标志。相反,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特征和普遍社会意义的正常情况。

电影《献给青春,我们将死去》的海报

怀旧的社会原因

怀旧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能发生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人生阶段。这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然而,它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时期尤其强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和理解等各种能力都降低了。然而,储存在“有经验的”大脑中的“过去的信息”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当遇到某些刺激时很容易触摸到场景,并且过去的事件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因此,当个人面临辞职和退休、自我能力下降的恐惧、外部控制下降的恐惧、退休后对完全未知生活的焦虑等触发事件时,很容易引发“怀旧”,以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并把握过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