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成千上万的独特物种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说到非洲的野生动物,也许狮子、斑马、鬣狗和大象会首先映入你的脑海。事实上,非洲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动物,例如以“大脸”闻名的食草动物“红鹿”。

红鹿牛是一种雌雄都有角的牛:arkive

在20世纪之前,红鹿在非洲广泛分布。北至地中海,南至好望角,东至东非高原,西至大西洋海岸,红鹿的人口几乎遍布非洲。这种动物的出土化石可以追溯到100万年前。正是在这100万年间,红鹿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下迅速繁殖。适应这种“随遇而安”的能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当代红色hartebeest的分布图显示了不同颜色的不同亚种:维基百科

就体形而言,瑞德·哈特比斯特肩高约1.2米,体重约130公斤。与“邻居”非洲水牛和角马等食草动物相比,它的身体很苗条。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生物学假设:“在相同的其他条件下,如果两种不同大小的动物的食物供应是相同的,那么较大的动物最终会取代较小的动物。”简而言之,如果“食谱”相同,“大”物种将迫使“小”物种在生存竞争中消失。然后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红鹿能在非洲大陆迅速传播,而不是被这些“大邻居”所削弱?

许多科学研究小组已经调查了雷德·哈特比斯特的适应性。科学家推测,这种不寻常的长脸在起作用吗?瑞德·哈特比斯特的脸又窄又长,看起来比马还瘦。这种脸型在自然选择中有什么优势?

大脸的生存优势之一是眼睛和嘴巴之间的距离相对较长。作为一种生活在草原、河滩和其他环境中的食草动物,红鹿应该时刻警惕天敌的潜在逼近。红鹿脸很长,在吃草和喝水的时候,它会留意周围的风和草。红鹿也是一种警惕和胆小的动物。发现危险并及时逃离是他们的生存策略之一。

在红鹿街,饮用水源是黑色的

大脸的另一个生存优势是它更容易吃干草的可食部分。这种说法起初只是一种假设。这一假说认为,红头鹿狭长的头部结构有利于从旱季干草中选择可食部分,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非洲草原的气候条件。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在旱季,红鹿和“大邻居”的饮食一定会有所不同。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找出真相,科学家花了两年时间在西非的纳辛加牧场对角马和红鹿进行了比较。在自然环境中,红鹿和角马有时混居在一起,以防范天敌。两种动物都生活在草地上,但角马比红鹿大,比红鹿重得多。它是“大邻居”的典型代表。由于它的体型很大,角马的头部也很大,它的脸的绝对长度比红鹿的脸长。然而,从脸和身体的比例关系来看,红色哈特比斯特的长脸更好。

阿尔基维的红色鹿羚(左)和角马(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究的狩猎场位于北纬10°附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有雨季和旱季。根据旱季的温度,研究人员进一步将季节划分为雨季(6月至9月)、凉爽的旱季(10月至1月)和炎热的旱季(2月至5月)。他们每个月都从红鹿和角马身上收集粪便,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植物残渣来判断这两种动物一年吃什么。

这项研究发现,在植被茂盛的雨季,像本氏针茅和本氏针茅这样的植物构成了红鹿和角马食谱的绝大部分。进入旱季后,上述杂草变得干燥灵活,在两种动物日粮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这些杂草在角马日粮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被嫩豆类和木犀科植物取代,而干草在红鹿日粮中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红鹿的确比它的“大邻居”更擅长吃旱季杂草。这也导致了红鹿和这些动物的饮食差异,这不是一个点对点的竞争。

红鹿(上)和瞪羚(下)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来源:参考文献中的论文对照图

今天,许多科学家一致认为,红鹿的大脸和大脸带来的生存优势是这一物种能在非洲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进化,生活在不同地形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红鹿种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皮毛颜色、角形等方面的外观上,还体现在生活习惯上。例如,一些人喜欢选择某些种类的草来吃,而另一些人拒绝所有种类的草。一些物种喜欢在早上和黄昏时活跃,而另一些则整天活跃。一些人非常警惕,而另一些人相对较低...

根据上述差异,目前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红鹿一般分为8个亚种。这些亚种的外观差异不显著。把他们的头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寻找不同的”游戏。近年来,线粒体DNA检测日益发展,一些科学家主张将这8个亚种列为独立物种。这一观点能否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红鹿九个亚种的手绘头:北非红鹿(中)、皮洪红鹿(左上方)、苏丹红鹿(中上方)、斯里兰卡红鹿(右上方)、西红鹿(右上方)、挪威红鹿(右下方)、利斯尔红鹿(右下方)、科赫羚羊(左下方)和陀羚羊(左)来源:维基百科

在非洲众多的食草动物中,长着一张大脸的红鹿被认为是进化的赢家。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他们也遇到了严峻的生存挑战。在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地中海的北非红鹿亚种(简称北非红鹿亚种)灭绝了。这一亚种灭绝的直接原因不是其他食草动物的生存竞争,而是人类活动的增加。19世纪上半叶,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在北非发动了长达几十年的军事拉锯战。作为一个当地的土著物种,北非的红鹿被军队屠杀,它的栖息地被入侵和破坏。它们也被用作狩猎动物,供人们打猎取乐和制作标本。

已灭绝的红鹿和北非亚种。来源:维基百科

今天,在北非的红鹿灭绝近100年后,地球上许多现存的红鹿亚种也进入了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状态。它们分布范围的缩小和人口数量的减少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对红鹿的抢救和保护得到了积极实施。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从这种奇怪的动物身上找到更多的秘密。

参考

[1]舒特,J. R .莱斯利,医学博士;罗奇米勒;詹克斯,J. A. (1998)。“布基纳法索的哈特比斯特羚羊和罗恩羚羊的饮食:支持长脸假说”。哺乳学杂志。79 (2): 4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