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药物在我们体内的功效受到药物和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同一种药物剂型和同一种给药途径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完全不同。其中,身体因素中的年龄因素往往是我们首先提到的。

在年龄因素中,主要考虑两个特殊群体,即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它们的解剖生理特征和生化功能与成人有很大不同,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也有不同的规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也不同。

首先,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肾排泄不完全。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会产生更强更持久的效果。具体来说,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的清除率相对较低,且易受药物影响。例如,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仍然缺乏。如果使用氯霉素,它将导致氯霉素在组织中积累,并产生高药物浓度,导致灰色婴儿综合征。儿童的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对阿片类药物特别敏感,容易出现呼吸抑制。此外,儿童的骨骼和牙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药物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异常和障碍。例如,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所以18岁以下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它们。

但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下降,药物的清除率会下降,各种药物的半衰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年龄因素也会导致药物作用靶点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增加或降低老年人药物靶标的敏感性将导致反应性和相应的变化。例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更有可能导致老年人精神障碍。

第三,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因素(如心血管反射减弱)和病理因素(如体温过低)也会影响药物疗效。例如,由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经常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然后,老年人体内脂肪的比例增加,导致药物分配量的相应变化。例如,脂溶性药物的分布量增加,导致一些药物的半衰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延长半衰期必然会测试老年人的肝肾功能。

最后,由于老年人经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了。然而,我们知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扰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当然,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提高疗效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但反过来也会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干扰治疗并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