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在小学的时候一定都学过《爬山虎之脚》这本书。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老先生在文章中写道,爬山虎有“长腿”。它的腿“长在茎上,茎上有长叶柄,有六七根小枝状的细丝从另一侧伸出。每一根细丝都像蜗牛的触角。细丝像新叶一样,柔软而红色。这是爬山虎的脚。”这些细丝“过去是直的,但现在是弯曲的。拉动爬山虎嫩茎,使其紧贴墙壁。”更不可思议的是,叶先生还注意到“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碰到墙壁,几天后就会枯萎,然后就没有痕迹了”碰到墙壁,细丝和小圆盘逐渐变成灰色。"

这些“脚”是什么?它是如何“爬山”的?爬山虎的脚被命名为“叶子卷须”。顾名思义,它是“由叶子、叶柄或叶柄的变态和特化形成的具有卷曲和攀缘功能的植物器官”。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注意到爬山虎的攀爬能力源于其树枝上的吸盘结构。然而,直到最近几年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才真正能够从显微角度看到爬山虎的脚。莫尔、冷尔肯、摩恩斯、蒋等科学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爬山虎的吸盘,发现这些吸盘可以分泌大量的粘液,这些粘液像胶水一样将爬山虎的吸盘紧紧地粘在基质上,从而使爬山虎一点一点向上爬。恩德雷斯用钌红和亚铁氰化钾处理粘液,认为其主要成分是粘多糖。

此外,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观察到的,爬山虎的卷须只有在与物体接触后才会发育成灰色吸盘结构,否则会干枯脱落。当爬山虎的卷须首次出现时,它的形状仍然是直的。然而,当这些卷须受到接触刺激时,它们会引起一系列化学、生物、机械和电的反应(具体的机制还有待发现)。结果,卷须会从直的变成弯曲的。在卷须的分枝上,有一些被鳞片保护的疣状突起,未成熟的吸盘在这些小突起内。随着卷须的发育,突起爆裂,未成熟的吸盘结构暴露出来,并逐渐扩展成球形。在接触物体如墙壁之前,这些球形结构由大量的薄壁细胞组成,并且在受到接触刺激之后,吸盘表面的表皮细胞开始分泌粘液以将吸盘固定在墙壁上。爬山虎因此向前迈了一步。

分析表明,虽然一个成熟的干吸管只有0.0005克重,接触面积只有1.22平方毫米,但它能容纳比自己重260倍的树枝和树叶。不要低估它的拉力。如果这个吸盘长到一个人的手掌那么大,它可以容纳一头成年抹香鲸。它的力量确实不可低估。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其粘附机理,无疑将为新型强力胶的研发指明一条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吸盘还可以为仿生学和机械研究提供多种参考样品。

我相信有一天,爬山虎不仅能“占领”一栋教学楼,还能凭借其高超的攀爬技巧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