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脑出血,死亡率高达95%。近年来,30岁左右的脑干出血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这是什么?如何预防脑干出血?对此,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了Xi市红十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东升。让我们听听他说了什么。

赵东升说,“脑干出血是由脑干中微小血管的破裂或脑部其他部位的出血病灶延伸到脑干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合并微动脉瘤或血管瘤、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脑干出血通常是急性的,大多数是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如吹气和叹气)、瞳孔缩小(缩小为针状瞳孔)、呕吐、胃内容物呈褐色、肢体瘫痪等症状。”

“近年来,脑干出血患者确实有增加的迹象。排除先天性疾病的原因,这可能与年轻人经常熬夜、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和吸烟,也是脑干出血的原因。赵东升指出,“此外,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因此,近年来高血压平均发病年龄的降低也对年轻脑干出血患者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干出血呢?赵东升提出了以下建议:

1.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将“三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调整饮食,平时少吃高脂肪、高热量和辛辣的食物,戒烟戒酒。

3.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如紧张和焦虑。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

4.有规律地工作和休息,养成早睡早起和规律睡眠的习惯。

5.适度锻炼。建议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专家访谈:赵东升,Xi市安宏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协助审核:尹铁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