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宫殿是用来做什么的?

金色宫殿

北京故宫三大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于1420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永乐十八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原名“奉天殿”,后改名“黄济殿”。“太和殿”一直沿用到清朝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他在1645年将它的名字改为“太和殿”。事实上,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而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实际用途很少。

明清两代的24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例如,皇帝登基,皇帝结婚,皇后被授予,皇帝被命令去打仗。此外,每年的三个主要的寿辰、元旦和冬至,皇帝都会收到文武官员的皇家问候,并宴请贵族。清朝初年,太和殿也举行了一次进士进士进士进士进士考试,在甘龙五十四年(1789年)改为保和殿,“陆川”仍然在太和殿举行。

事实上,皇帝上朝的地方不在太和殿。在整个明清时期,皇帝们通常在太和门和干青门上朝,说宫门听政府事务。当有更紧急或更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在干青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皇帝上朝的地方也在精神修养堂。

明成祖的御门听政府的话

明朝的宫廷制度是由朱元璋建立的,并由朱迪完成。

有一个盛大的集会,也被称为郑超,在郑丹,冬至和万寿(皇帝的生日)这三个主要节日举行。这个仪式极其隆重,仅次于皇帝的登基仪式。朝鲜在奉天厅(后更名为黄济厅)举行。主要目的是庆祝朝鲜。皇帝不问政治。也有正规的朝代,分为北方和日本。

朝鲜,洪武世定于15日(本月第一天)在奉天殿举行。于在他的文章《故宫》中说,“朝鲜政府关注故宫,官员们在公共场合为朝鲜政府服务,不介绍和玩东西。”事实上,这仍然是朝鲜祝贺的性质,它也不涉及政治事务。与政治事务相关的是日本和韩国。洪武时期,日本和朝鲜王朝主要是指早期王朝,这些王朝每天举行,最初在盖华厅,后来在奉天门。

永乐七年十月,早期政权发生了变化。当时,永乐皇帝游览了北京。北京已经是冬天了,仪式很复杂。官员们一个接一个地玩着游戏。官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站不起来,所以仪式和表演分开了。在一个简短的仪式后,部长们轮流去游顺门内厅玩,那些无事可做的人回到各自的政府办公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王室大门听从政府”。

明代日本和朝鲜王朝的制度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第一,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不能整天上朝。因此,日本和朝鲜王朝被停止了,早期法院的程序被简化了。《园林杂记》第一卷记录;

英国皇帝年轻时即位。三位内阁元老,杨蓉和其他人,厌倦了对神圣身体的担心,并能够创造一个权力体系。朝鲜政府每天早上都承诺八件事。前天,你被授予一个副印章来惩罚尚晨的一切。如果有报告,那只是遵循旧法令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上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只是一个象征,也就是说,皇帝仍然是国家的主人,皇权还没有倒下。尽管景泰王朝曾一度恢复为午后王朝,但它停止了,停止了,未能建立一个系统,基本上在午后王朝中不复存在。

二是六年(1572年)五月,即位,内阁中的张、等人改变了早期的朝廷制度,减少了早期朝觐的次数。他们被安排在每个月的3、6、9日出庭,也就是说,从每天出庭到每月9次。

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清朝皇帝很少在皇宫工作。

清朝没有在清晨召集官员轮流讨论问题的制度。相反,内阁向皇帝报告政府事务。总的来说,只有皇帝知道,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内阁大臣手中。当时,未成年皇帝顺治和康熙不得不早起去上学,所以他们在放学后和午饭前召见或接见皇帝。

如果有重大政务,那么随时召集,地点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集。康熙成年后,他遵循明朝的制度“听朝政”。他首先在冬春两季早上6点和夏秋两季早上5点打扫大门,然后在太和门听官方报告。这有点像清晨。康熙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动的著名的对俄战争和对旧金山的战争等重大决策,实际上都是在“治国听政”的过程中做出的。康熙和甘龙之后的皇帝逐渐懒惰,咸丰年间,“听政宫门”被彻底废除。

清朝皇帝大部分时间不在皇宫工作。

例如,康熙皇帝喜欢在长春苑谈论政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和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进行了两次南巡,其间他深受江南河流和园林的影响。回到北京后,他命令宫廷画家吴仁业在明代清华校园的基础上,仿照江南园林,修建一座皇家“皇家园林”,以“避噪听政”。这个花园后来被称为“长春花园”。

长春花园建成后,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这个花园,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皇家长春花园》的文章。因为这个地方“喝泉水,而且很甜”,所以它确实是一个增进健康的好地方。因此,康熙皇帝除了举行大型庆典外,还经常在长春苑听取政事。

此后,雍正帝一直在“长春苑”度过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直到他去世。

根据后世的详细统计,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康熙帝第一次在长春花园居住,并于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因病去世。36年来,他每年都去长春花园生活和处理政府事务。36年来,他们在长春花园生活了257次,超过3800天,平均每年7次,107天。最短的是29天,最长的是202天。这说明了康熙年间长春花园的重要性。

为了听政府的话,康熙皇帝把附近所有的花园都给了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著名的是康熙四十八年在北方的长春花园,建了一个“雕云开月”的风景区,并把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给住了。胤禛是后来的雍正帝。

雍正帝即位后,将圆明园升格为皇家园林,雍正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郑达光明堂、秦征钦贤堂以及内阁、六部、军部的值房,沿原中轴线向南延伸,在南面建有“避噪听政”的“上院”和“治府”功能,形成了宫殿区的“外院”部分。它们与后湖周围的皇宫“内卧室”和妃嫔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皇家园林宫殿区,看起来像是皇城的缩影。宫殿区的布局基本上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从南到北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在雍正花园居住期间,它成为了清朝的政治中心。这就是雍正所谓的“建筑玄池”,分为朝鲜部,从而为所有官员提供了一个可以照应的地方。这座寺庙建在花园的南面,政府会听政府的。”

甘龙皇帝也喜欢在圆明园工作。例如,1775年,甘龙在圆明园呆了168天,占全年的43.86%。另一次是在紫禁城待105天,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待66天(从8月到10月),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待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