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共享

为什么比萨斜塔似乎要倒了,但它在600年的历史和无数次大地震中依然屹立不倒?最近,一组工程师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项研究是由罗马大学发起的。通过分析现有的结构和地震资料记录,调查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以及塔下的岩石和土壤,对比萨斜塔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它的规模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将在下月举行的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上公布,但根据研究结果,比萨斜塔抵抗强烈地震振动的能力来自一种称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现象(DSSI)。

本质上,由于塔高(55米/183英尺)、塔下软土及其刚性大理石结构之间非常偶然的相互作用,比萨斜塔具有振动特性,可以防止其在地震发生时产生共振现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帮助比萨斜塔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土壤也是导致它倾斜如此之大以至于身体濒临崩溃的罪魁祸首。”布里斯托尔土木工程系的教授乔治·迈龙纳斯说。

这座钟楼位于米拉科的李大教堂广场,建于1173年。据说当比萨斜塔建在三楼时,它开始倾斜。由沙、泥和粘土组成的软土很快被认为是倾斜的原因。当塔开始倾斜时,建筑师试图通过调整三楼北面的柱子和拱门的尺寸来弥补这个错误。然而,在第四层完成之前,比萨斜塔因为一系列的宗教战争而停止了工作。

当1272年尘埃落定,人们试图继续建造钟楼。然而,由于上个世纪的土壤运动,塔体已经向南倾斜,所以新的工程师们仍在努力补救。然而,在第七层完工后,由于1278年政治运动再次爆发,建筑再次停止。最后,在1370年,比萨斜塔建成了。这时,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倾斜外观。

从20世纪末到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比萨斜塔顶端和底部中心之间的偏移距离已经从5米多减少到今天的3.9米(12英尺10英寸)。

米拉科·利大教堂广场比萨斜塔古典雕塑插图(1886-1891)。

照片:变形艺术创作/梭托

蝌蚪工作人员从iflscience编译,翻译狗Gege,转载必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