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当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时候,鸽子很长一段时间被用作交换信息的工具。古代人在航海时会携带信鸽,而且航行时间很长,所以他们可以用信鸽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即使在今天,当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时候,鸽子仍然有它们特殊的用途。例如,鸽子是边境地区最好的“志愿者传播者”。那么,你是否好奇,为什么鸽子在送信的过程中长途飞行时不会迷路呢?科学界也提出了各种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太阳导航和地磁导航。太阳导航说鸽子体内有一个完美的生物钟,在不同时间确认太阳的位置可以校正时间,判断方位角的移动和变化,从而知道它们的位置和飞行方向。地磁导航说鸽子根据地球磁场决定它们的方向。一位美国大学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在鸽子头部周围放置一个金属线圈,并通过一个无害的小电流,可以轻微改变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测试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线圈产生的南极朝上,鸽子最终可以回家。如果北极朝上,鸽子会飞得越来越远。如果在有阳光的时候进行测试,鸽子将会摆脱磁场的控制。

然而,动物学家根据其他实验测试提出了信鸽记忆理论。他们相信鸽子在长途飞行或第一次飞行时会凭本能识别南北方向,并以太阳和星星为基础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判断方向。然而,在同一条路线上飞行多次后,信鸽会使用地面上一些熟悉的标志作为判断方向的依据,也就是说,它会存储路线的记忆,而不是以最短的直线路径飞行。

瑞士和南非的研究小组也不同意上述理论,并提出了“重力图”一词。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鸽子的导航能力会受到重力异常的影响,也就是说,鸽子利用它们对鸽舍附近重力场的记忆来引导它们。

尽管对于鸽子如何辨别方向有不同的看法,但鸽子的眼睛以其灵敏的视觉而闻名,它能准确地观察物体在某个方向的运动。因此,科学家们对鸽子的视觉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仿生学原理,他们制作了“电子鸽眼”,用光电池和人工神经元来检测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运动速度、方向、形状和大小,这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部作品最初是由“中国的科学普及——一点科学原理”创作的。重印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