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明英宗朱祁镇和孙皇后究竟是不是亲生母子还有疑问,传说孙皇后当时并没有怀孕,而是偷了别人的孩子。不过这个说法恐有诋毁之意,因为孙皇后假如是盗子,她就需要装上十个月的身孕,这期间不仅要骗过侍从还有太医,更要瞒住皇上和张太后,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这个说法出自清朝编史,所以真实性会大打折扣。那明英宗和孙皇后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许多朋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另有其人,并不是孙太后。还有些说法是:孙太后曾谋害了朱祁镇的生母,两人关系不睦,孙太后甚至有废帝改立朱祁钰的打算。那么,孙太后与朱祁镇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是否有仇隙呢?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总共册立过两位皇后,孙太后并非宣宗的原配皇后,但是,她却是明宣宗最宠爱的妃子。关于孙太后与朱祁镇的关系,《明史稿》中有这样的说法:“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

根据这种说法,孙太后与明宣宗并没有子嗣,不过,她却通过某些手段霸占了其他宫女的儿子朱祁镇,至于这个宫女的身份则无从查证。《明史》等一些有权威性的正史均沿用了这一说法,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来说都是:孙太后玩了一出移花接木的手段,强行将朱祁镇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从时间上来看,当时的孙太后只是贵妃,想要晋升为皇后,则必须给英宗诞下子嗣。嫔妃自己不争气,便借着别人的儿子“母凭子贵”,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汉惠帝时期,张皇后因没有子嗣得不到皇上的垂青,于是,便从后宫中挑选了一个怀孕的美人,待其诞下龙子后强行据为己有,还派人将刚刚生产后的美人毒杀,毁尸灭迹。宋真宗的刘皇后也曾做过这种事,不过,刘皇后的做法比较“文明”,她只是过继了李宸妃的儿子,并未对孩子的生母痛下杀手。

那么,明宣宗的孙皇后会不会如法炮制呢?

孙皇后十几岁入宫,入宫后与朱瞻基情投意合,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孙氏并未没被册封为太子妃,反倒是入宫较晚的胡善祥后来居上,成了朱瞻基的原配夫人。明宣宗登朱瞻基基后,胡善祥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孙贵妃只能屈居其后。

毕竟,册封胡善祥为太子妃是明成祖的命令,朱瞻基最喜欢的还是孙贵妃。如今,朱瞻基已当家做主,自然要将爱人扶正,于是,他废掉了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后。明宣宗废后和改立孙贵妃的理由都是子嗣,“胡皇后未有子,又善病。”

明宣宗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声称道:“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于是,明宣宗列举了胡皇后多次过失。此时孙贵妃假装推辞:“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最终,胡皇后被降格为妃,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孙贵妃则因“诞下”了朱祁镇而荣升皇后。

《明史稿》虽然有权威,但毕竟不是官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官史《明实录》中是如何说的:英宗讳祁镇,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虽说,官史有被当朝掌权者篡改的可能性,但是,笔者推敲后认为:这段历史没有必要作假。

朱祁镇出生之前,明宣宗膝下无子,当时,宣宗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他一定非常渴望嫔妃替他传宗接代,对于后宫中嫔妃们的身子一定十分关注。如此下来,若有宫女怀孕,还能逃过明宣宗的眼睛吗?他会容忍其他嫔妃为了上位抢夺龙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孙贵妃备受宣宗宠爱,两人相聚的频率很高,若孙贵妃假装怀孕,且一装就装十个月,或许能瞒得过别人,但怎可能瞒得过求子心切的明宣宗呢?况且,倘若孙皇后真的这样做,那么,关联此事之人肯定众多,她不可能将关联此事之人一一买通。

那么,既然官史这种“第一手资料”都说孙皇后就是朱祁镇的生母,为何后来的史学著作会出现另一种说法呢?

孙皇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并作为宣德朝的皇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帝(朱见深)的主要抚育人,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后世史书作者同情胡皇后的际遇,所以,才给孙皇后泼脏水。

的确,胡善祥属实比较冤,她在后宫中并未犯错,却被皇帝剥夺了后位,是以“天下闻而怜之”。但若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对原本并无过错的孙贵妃加以诋毁,这就是史书作者的失职了。实际上,孙太后与朱祁镇的母子感情很深。

土木堡之变爆发后,孙太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孙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倘若,她当初只是借着朱祁镇上位,那么,为何不在朱祁镇被俘后,站队更有权利的朱祁钰呢?若二人无母子关系,孙太后完全没必要维护朱祁镇的皇权。

明英宗被囚与也先,孙太后“尝寄御寒衣裘,手自缝织”;英宗被迎回京城后遭到软禁,孙太后“时时遣使问候,遗珍馔,且数自入视”;夺门之变时,石亨等大臣之所以敢救出朱祁镇,完全是因为“密白后,后许之”。

可以说,这些都足以证明两人是感情深厚的母子,且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