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2010级学生薛一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个“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广受欢迎。网友们纷纷留言:“谁理解一个人的孤独?”“酷!主修课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被占用了,即使逃课也是不可能的。

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的薛一凡(音译)独自一人毕业,并为自己拍了一张照片。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陆晓东说:“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人,另一个年级为零。”

古生物学,曲高河是少有人还是没人感兴趣?这些穿越古老星球的老师和同学是谁?小蝌蚪君专门为你编了一本古生物学入门指南。

4亿多年前,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云南曲靖的地层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鱼化石之一。

南京古生物学家挖掘出5.3亿年前的化石

由云南大学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迄今已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节肢动物心血管循环系统。

什么是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利用化石和古代生命的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索古代生命的特征和进化历史,讨论主要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的灭绝和恢复事件,探索地球的进化历史和环境变化。

你不明白吗?没关系。一般来说,古生物学是一门专家学科。在国外,这个专业原本是“贵族”的爱好。因为古生物化石具有观赏性和收藏性,但对它们的研究工作持续时间长,投资大,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有“富人”能负担得起。

古生物学研究什么?

现代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主要有五个分支: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学化学和古地理学。该研究主要侧重于实现四个主要目标:研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各种生物类别的系统进化,建立地球进化的时间框架,以及研究古代环境、气候和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古生物学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与生物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进化生物学,与地质学的交叉主要研究地层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地球生物学。

古生物学有什么用?

古生物学专业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学,可以研究现代生物向古代生物的转化过程,完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推测提供验证;地质学可以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最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其他科目包括古环境科学、古地理学和许多其他学科。总之,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了解地球生命史、探索生命进化规律的重要科学实践,而且为探索化石能源、沉积矿产等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和瓮安生物群已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和5.3亿年前的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被国际学术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并获得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和一系列重要的化石,如多毛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研究中,中国古生物学家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四个“金甲”和三个国际年代地层单位。这些成果被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列入“国际地层表”和“国际地质年代表”,成为国际地质研究的标准。

中国古生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历了哪些波折?

中国古生物学人才培养的顶峰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都开设了古生物学本科课程,每年培训大约100名学生。到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大学的古生物学毕业生遇到了就业困难。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科改革实施之前,许多学校不得不继续开设古生物学专业,并且不再招收该专业的学生。

近年来,中国的古生物学专业人士一直在流失。这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受经济效益的驱动,许多生产单位以追求直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不再重视古生物等基础地质工作,甚至忽视了古生物在整个基础地质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因此,许多古生物学天才不得不转向其他工作来解决生活问题。然而,即使是从事古生物学地质工作的员工,收入也普遍较低,这也是该领域人才持续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该专业涉及面太窄,对人才的需求有限,不适合大规模招生。大规模招生只会扰乱这个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市场。此外,在古生物学专业的招生过程中,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会分为很多方向,包括沉积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学等,并不总是古生物学分类专业的方向。

与矿床学等专业相比,古生物学的招生规模要小得多。因为社会对矿床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此外,当前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往往对应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人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这一行业的发展也导致对与矿产资源直接相关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

古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去哪里?

四个主要目的地:学院和大学,主要是地质专业;北方古生物学研究所、南方古生物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海洋学研究所、地球科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公务员和其他机构,如国土资源部门、博物馆等。;企业单位,如合资企业、能源企业、地矿部门等。主要集中在前三个方向。

如果学生只选择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古生物学,他们能在3年内积累专业知识的厚度吗?

如果能满足三个先决条件,硕士学生可以在三年内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应该对古生物学感兴趣,应该认真、正确地学习,不要混淆文凭。其次,研究生的本科专业是生物学或地质学,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最后,学校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国外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机构有哪些?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投资是多少?

国外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的机构从事古生物学的专业研究。

第一个是博物馆,也是主要的研究单位。因为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化石,所以化石收藏特别丰富,而且它有开展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的优势。此外,博物馆通常有专门的研究基金,这不需要研究人员煞费苦心地获得项目和竞争资金。只要他们想做研究,研究经费基本上不是太大的问题,研究人员也不会因为做学术研究而“下岗”。第二类是大学,前提是有些人对古生物学的学术研究感兴趣。许多老师会在教学后做一些研究。第三类是国家研究部门,如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史密森尼自然历史研究所等。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环境恶劣,古生物研究基金的投资也受到影响,这也影响了这些类别的研究机构。此外,古生物学是一个“长期专业”,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发展。

中国在培养古生物学人才和审批研究机构研究经费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申请古生物学研究经费相对容易的国家之一,古生物学专业面临的“大灾难”在中国还不是最明显的。近年来,古生物研究经费不断增加,投入也相对充裕。

事实上,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年轻人的延续。例如,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曾经让人们对不同种类的化石进行研究。然而,随着一群老专家的去世或退休,没有人再对许多种类的化石进行研究了。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重勘探轻基础”的现象在当今地质工作中普遍存在。这会成为古生物学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障碍吗?

基础地质工作应由国家公益性地质勘探力量承担,不得由商业性勘探力量承担。因为商业勘探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所以不重视基础地质研究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可以从管理机制入手,要求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在获取利润后反馈基础地质工作。

中国幅员辽阔,基础地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基础地质工作服务并不具体,只能说是为国家服务,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所以这部分工作必须由国家主导的公益性地质勘查承担并发挥主要作用。

例如,如果你让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产生收入”,他可能不仅无法“脱下哥德巴赫猜想的珍珠”,而且他甚至可能有温饱问题。同样,用古生物学的专业知识直接寻找矿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发展地质事业,首先要重视古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工作,认识到这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必须切实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古生物学的未来在哪里?

事实上,社会对古生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大,高中生在选择本科专业时相对比较盲目。只有在大学学习并了解了地球科学领域的所有专业之后,学生们才能发现他们对古生物学真正感兴趣,并相信他们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这个专业之前“跟上贫穷和孤独”。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将古生物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定位于硕士学位的开始和博士学位的延续。

另外,对于国家的基础地质工作,在整个项目规划中必须保证两点。一是对古生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在填图时要采集的样本数量和化石的准确性。二是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50年代免费采集化石的方式现在不适合。没有财务担保,估计很难有人愿意免费从事古生物学的地质工作。

此外,国家应从自然科学基金的层面上对这类为国家服务的基础学科给予优惠待遇,并可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此外,应该动员其他社会力量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学习古生物学。可以设立奖学金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鼓励和指导,并对设立这类学科的学院和大学给予适当的保护。

最后,虽然商业性地质工作有风险,但一旦有利可图,其相应的经济效益也非常高。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要求商业性地质开发从业人员反馈基础地质工作,让他们明白进入地质勘探行业有义务和责任支持基础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