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许多主流媒体发布了一条新闻,标题大多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创造了一种超级病毒”。此后,该报告被发布在互联网上,并被各大互联网媒体转载。到目前为止,搜索引擎已经检索到关键词“日本科学家创造超级病毒”,结果如下:

百度可以检索40,000个结果;

搜狗可以检索47,000个结果;

360次搜索可以检索76,000个结果;

……

“超级病毒”是“超级注意力”,本身包含复杂的心理因素。

记者结合自己的媒体观察角度和他对身边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分析,总结了几个原因:

1.病毒很可怕;

2.超级恶魔更可怕。一些媒体在上述关键词后直接添加了一句话。标题是:“一个日本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超级机器人,人类无法保护它。”

这位科学家是日本人,在日本入侵中国时臭名昭著的731细菌战部队,人们不会忘记它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

……

带着公众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蝌蚪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伊势博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史毅博士

这位记者是个文科的人。就对病毒的理解而言,我相信它和许多人的经历是一样的:

病毒学知识仅限于中学生物课程。

病毒可能没有其他渠道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1.媒体报道;

2.他生病时医生的解释;

3.人际交流——与他人交流时,听他人说由XXX病毒引起的疾病是可怕的;

4.电影和电视作品,如好莱坞灾难片,以及一些关于病毒的科学纪录片。

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非典和禽流感,也是提高对病毒认识的重要机会。

但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机会,谁会理解这个“该死的”东西呢?在与史毅交流之前,我们的开场白都是围绕着这种“恐惧”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