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专家庞志浩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世界遥感卫星已经进入“高分(区分率)”时代。中国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我们也进入了这一关键领域。

“高分一号”观测卫星发射

台湾《联合报》25日报道称,中国在福建海域发现了一个大型走私油库,使用的是高芬1号卫星图像。路透社指出,中国通过卫星图像发现了数十个中国与朝鲜和新疆之间的非法越境点。

台湾“中央社”指出,高芬一号卫星不仅可以帮助获取犯罪证据,还可以监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地表灾害,甚至可以确认地震地点、地震灾情,甚至农作物种植面积、疫情监测、水产养殖监测、海冰监测、空气污染、土地利用等项目。例如,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对安徽、山东和河北省的196个县进行了小麦、水稻和玉米的遥感调查。高汾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率达到70%,成功完成了粮食生产监测的重大任务,突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对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严重依赖。

2013年7月,甘肃省张喜安县岷县地震局利用高汾1号卫星数据完成了震区道路破坏监测,为紧急救灾提供了信息支持。国家海洋局已经演示了高汾1号卫星数据在海岸带监测、海洋水产养殖监测、海冰监测和悬浮泥沙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庞志浩说,仅从分辨率来看,高分1号的分辨率就达2米,与国际先进的商业卫星0.5米的分辨率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高芬1号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实现800公里的成像宽度,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搜索,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此外,高汾1号在时间分辨率方面也远远优于普通商业卫星,而时间分辨率是遥感卫星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指的是卫星重复观测同一区域的时间间隔。不久前成功发射的高芬2号卫星成像精度超过1米,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亚洲米级的“高芬时代”。据报道,中国未来将发射7颗高分辨率卫星,包括光学和雷达成像卫星,这将使中国获得全天候、全天时和全球覆盖的地球观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