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洪水或干旱不断来到你的家乡,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逃离饥荒,另一个是坚持原来的地方,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在巴黎气候谈判中,出现了支持后者的趋势。

在今天的巴黎议会会议上,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咨询小组”的玛琳·弗兰克说,“2008年至2014年间,每年平均有2250万人因突发的气候和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和地震)而流离失所。”然而,由于缓慢的自然灾害(如干旱)而被迫迁移的人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他们也值得关注。

社会团体应该关注这一变化,并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例如,建造抗风房屋,普及抗灾知识,或为干旱地区提供抗旱作物种子等。但是这些措施需要很多钱。然而,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如孟加拉国、海地或其他太平洋岛国,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另一个选择是迁移。移民通常发生在同一个国家,离开被洪水淹没的岛屿,转移到更远的地方,或者避开飓风路线,转移到附近的城镇。但是洪水和干旱将非洲居民驱逐出境,而山体滑坡和地震将南美居民从一个国家驱逐到另一个国家。

流离失所者的未来完全黑暗。1951年《难民公约》界定了难民的权利和相关国家的义务,其中“难民”的定义只是“逃离战争、冲突和迫害的平民”,而逃离气候灾害的人在《难民公约》中不算“难民”。

选择是残酷的:一方面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另一方面这是无家可归者的痛苦挣扎。库克群岛是一个太平洋岛国,处于气候威胁的前沿。这个岛国的总理说:“我们怎么能轻视一个国家的人权?”他说,“我不这么认为。”

已经有一些以南森倡议为形式的有益行动。该行动于2012年10月启动,当月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支持。该项目旨在保护“因灾害或天气变化而无家可归的人”

现在有人呼吁将这些问题纳入未来几天将在巴黎签署的协议。今天早些时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咨询小组的建议下,弗兰克说,“在任何协议中,我们都应该优先考虑无家可归者的重新安置。”

弗兰克补充说,如果搬迁是确定的,人们应该在灾难来临之前有尊严地撤离。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在他们的新家生活和工作。

通过教育和培训,他们将来可以变得独立,这样他们就不必依赖他人。一旦定居点被放弃,社会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转移到另一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一个难民是否真的因为天气灾难而流离失所呢?这是政治家和科学家未来应该担心的。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次巴黎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肯定比仅仅点头和画蛋糕来展望未来更实际。

蝌蚪君编译自Gizmodo,风之刃的翻译,转载必须注明来自蝌蚪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