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头部移植”手术有了最新消息:据《每日邮报》11月17日报道,意大利神经科学家塞尔吉奥·卡纳维罗当天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例人体头部移植手术已经成功实施,手术地点在中国。卡纳维拉尔说,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小平教授参与指导了手术。11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向任小平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确认。

"我们做了原创性的研究."

"手术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的."任小平告诉记者,“经过大约18个小时的手术,我和我的团队成功地将一个身体的头部连接到另一个身体的脊柱、血管和神经。下周,与头部移植相关的数据、过程和结果将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SNI》(外科神经病学国际)上,然后手术的全部细节将在上面发表。”

如何证明手术是成功的?

任小平回答说:“既然学术期刊会发表论文,那就证明外科手术有学术价值。以前没有人提出过如何做,但我们提出过,包括如何切割,如何处理神经,如何处理血管和肌肉,在哪里做,为什么做,等等。这是我们的结果。”

“这次行动太重要了。我们做了原创和原创的研究。有些人认为这将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全世界一直停滞不前。”任小平强调,“在人类医学史上,头部移植是没有先例的。手术应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如何解剖,如何修复和重建各种组织,以及如何确保术后功能的最大限度恢复。我们的运营对这些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创新设计。”

尸体头部移植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头部移植可以在体内进行?

任小平说,活体的成功率只有在完成后才能知道,临床前设计计划将继续改进。

另一个声音:“身体手术”只能被视为一种解剖学研究。

"这种所谓的头部移植手术是在身体上进行的,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手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认为,“手术应该是指对活体进行的手术,以及对遗体进行的实际解剖或解剖学研究。”

胡永生说,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完全重建和吻合血管、神经、肌肉和骨骼,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切断的脊髓能够完美地实现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世界上没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现在谈论活体头部移植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我认为,动物实验应该在人类实验被考虑之前充分进行,在手术技术和神经再生方法得到充分验证之后。这是真正对病人负责的方式,也更符合医学伦理。”胡永生说,“在未来,头部移植可能会成为现实,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胡永生对活体头部移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他也认为17日公布的解剖学研究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头部置换实验”的初步实践。“它的顺利实施仅仅是第一步,人类距离真正实现人头移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头部移植后你是谁?

与此同时,随着“尸体头部移植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出,“头部置换”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也再次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胡永生指出,即使颅骨移植在未来的科学技术中完全可行,接下来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头部移植后你是谁?他认为,目前,我们必须对头部移植手术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浮躁和夸张,科学探索是有意义的,过度宣传是无益的。

对此,任小平表示,人类医学发展的历史已经从争议演变为争议。1953年,当第一次进行肾移植时,学术界和社会批评说不应该这样做。人应该正常死亡,其他人不能改变这一过程。第一次心脏移植也是如此。就连公众也投诉医生不合理、不合法、不道德。他20年前在美国参与的手移植手术也在去年被纳入美国健康保险法。他说新的事物会引起争议,争议会被完善。

“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使命。伦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和存在。没有生命和存在,伦理就无法讨论。医德就是治病救人。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人们可以标准化它并讨论它,但他们不能阻碍它。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任晓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