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辞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上月球的人才,只适合留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爆了朋友圈,指出科研机构和国企的人才机制和效率低下。《新京报》记者证实,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张晓平确实是一个真实的人,并于今年年初从Xi航天动力研究所辞职。然而,几名太空系统研究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篇文章被夸大了,许多细节是不真实的,但不可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在本文中,“601空间研究所”是“11个空间研究所”

2018年9月,散发了一份题为"张晓平参与Xi安空间动力研究所(第601空间研究所)模型开发工作"的文件,并加盖了公章。主要内容如下:张晓平,男,研究员。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成员,Xi航天动力研究所参与了主要国家模型的开发和预研究,如120吨液氧和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和燃气发动机、8吨可变推力液氧和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和甲烷发动机以及100吨液氧和甲烷发动机。他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的总体设计研究和技术控制,并辞去了低温发动机原副主任设计师的职务。

"张小平今年早些时候确实辞职了,但是他辞职的原因还不清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没有听说过601宇宙飞船,但Xi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隶属于第六航天研究所,其内部名称是“第六研究所第十一研究所”。第六研究所没人听说过601。"

张小平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吗?研究员是高正,相当于一名教授。

微信文章称,张晓平只是一名研究员,拥有副主任设计师的头衔,这是601航天局的最低级别,因为601航天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

“不可能有70%,7%是相似的。”一位空间系统研究人员透露,副主任设计师是一个只有在整个部门才有的职位,比例非常低。“而且,张晓萍已经是研究员了。这种研究单位对研究者来说很难评价,需要很高的文章,而且有一定的淘汰率。”

研究员解释说,研究员是教授,副研究员,即高级工程师是副教授,副主任设计师的比例并不高。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和副总监设计师的总数约占所有研究团队的10%。

“因此,张晓平研究员不是微信文章中提到的负责关键技术岗位的小研究员,而是一名高职研究员。”这位研究员分析说,“关于张晓平辞职将影响中国登月的说法太夸张了。只能说他负责的工作非常重要。”

在采访中,一些研究人员还说,“这也反映了传统研究所的缺点。下属工作,领导邀功。没有下属的工作,领导者不知道该做什么。”

税后,与张晓平同级的约20万名研究人员不是12万人。

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披露,张晓萍在601所学校的年收入约为12万元,而蓝箭每年直接赚数百万人。

一位太空系统研究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即使官方文件是真的,如果张晓平真的被召回,也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收入。然而,有12万多名与张晓平同级的研究人员。一年后,税前约为25万英镑,税后约为20万英镑。尽管它们没有高于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但仍高于报告的收入水平。”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张晓平之前工作过的Xi安空间动力学研究中心,已经是第六航天学院内一个薪酬相对较高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