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篇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的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2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说,可是它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人说,它是一本自传,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觉得,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

萧红出生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这个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单调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举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引来大家的轰动;看,磨馆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萧红当年的寂寞。但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萧红的调皮之举:用铲子把谷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让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开时,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让家人大笑。

这本书里,令我最感伤的就是文章的“尾声”了:“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着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从那一个个文字中,让我感受到萧红回忆这段时光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寂寞!

读着她的书,我也渐渐沉浸在呼兰河城的故事中。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许多的伙伴玩耍,可有时还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够精彩。如果萧红能生活在现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我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保存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不要让它随着时光匆匆流逝!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精彩的童年,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美好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3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呼兰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丧母。1934年在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

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

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最终死去了。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也蛮好的,作者把自我的情感和看法生动地表达出来了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4

在这个黄昏刚刚结束的夜,我在这里绞尽脑汁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听着音乐吹着风,看着天空的云层堵住了星星,恍惚间想起了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心中仿佛有一颗炸弹爆炸了,天空中也出现了这一朵仅剩的蘑菇云,仿佛不想面对黑暗,还在挣扎着绽放自己的洁白。

那是个美丽的地方,所有人都在按照着世世代代的传统生活着,与世无争,仿佛是那个时期的桃花源一般。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美丽的火烧云在每个傍晚都要燃烧一遍,繁华的街道,善良的人们,还有那些世世代代流传的习俗和一个造福我的泥塘子。

文章的开头没有故事,却也处处都是故事,在人们围绕着泥塘的故事和大段的环境描写中,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人间的仙境一般的地方了,没有多少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善良,朴实的一群农村的食着人间烟火的人们。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那个美丽的地方,原谅我的浅薄吧。可是所有的美好不一定都是有着美好的结局的,最善良的人们,是会被自己的善良和无知所伤害的。“我”在童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我到后来才明白,原来那不是美好的桃园生活,而是一个无知的世俗害死人的生活。

最开始是小团圆媳妇,他是一个有着强壮身体并且爱笑的姑娘,一个十二岁的正是玩耍的年级,可是因为是团圆媳妇,就必须遭受毒打,因为当地的人认为不打不足以调教初一个好人来。一个月的折磨,使她身体不适,她的婆婆却以为是什么大神要她出马,有是各种迷信的治疗,最残忍的时候是把她当众放在开水锅里洗澡,可是没有人知道原来他们治病的方法其实就是杀人,最后当小团圆媳妇死去解脱的时候,好好的一个家毁了,家破人亡。

之后就是我的二叔,他是全村里最穷的人了吧,也许他的一生并不是悲剧,因为连他自己都认识不到自己的可悲,他在家里偷东西,也有时候装作很是清高的样子,他就是那种灵魂已经死亡而身体还活着的人,活着死了的又有什么分别?不过活着总还是比死了的好啊。

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爱情,世俗总是让好人家多灾多难,本来好好的一队人,却受尽了村里人的嘲讽,只因为他们是自己看对眼的,没有媒妁之言,还有不是门当户对。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两个人在一起了之后也算是甜甜蜜蜜,可是在第二胎的时候王大姑娘难产死了,这本就命途多舛的家庭一下子就垮了,人们都以为冯歪嘴子要让孩子饿死的时候,他一直没有放弃,还在苦苦支撑着,最后的结局没有人知道。

其实现在的人们和这里有几种人物都有一样的劣性,首先就是事不关己的默然无视和一拖再拖的做事风格,村有个坑,危害着村里的生活,有很多人想办法在绕着他,却从来没有人想着去填了他,我们现在的人看到的很多社会问题都在义愤填膺,可是真正着手改变的人寥寥无几,不都是一样的吗?还有就是关于冯歪嘴子故事里出现的探访员,随意的传播谣言,恶化别人的形象,这和我们现在的某些网络推手有什么区别,我们听到谣言不加辨别就继续传播且越说越悬又和小说中的人有什么分别?三人成虎从古至今,道理都懂,可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最后,都说萧红是孤寂的写作者,在这本书里她的孤独到处到有体现,可是我却看到的只是这些,再次请原谅我的浅薄吧,我并没有感到孤寂,我感到的只有悲愤。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5

呼兰河的生活是刻板单调的,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呼兰河的人们是平平淡淡的。在呼兰河的那畔,人们永远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乏味生活。卖豆腐的日复一日地叫卖着;做漏粉的依旧是这样做着,唱着歌,令人感到荒凉的歌;每年的娘娘庙大会也就这样过着,先给那庙里的老爷磕头,再给娘娘磕。跳大神、唱秧歌、野台子戏,也就这么循规蹈矩的过着。

而正是人们用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和习惯“扼杀”了小团圆媳妇。人们盲目的尊崇着老一辈人的生活,他们认为严厉的管教是对小团圆媳妇好,这一切只是为了让她像个小团圆媳妇,不那么“大大方方”的。谁想,却断送了这个不过十二岁的女孩。萧红的童年也是如此,她的生活中只有“祖父”、“院子”和“我”,以致那黑乎乎的储藏室,也都令她生趣。

但是,呼兰河也总有些个新鲜事,就说那泥坑子吧,今天淹死了只猪,过两天,又淹死了只鸭。再过几个星期,又有什么家禽一不小心又掉进了泥坑子。虽说,这头几回也算是个新鲜事,可是,再不然,也就这样了。于是,人们又像以前那样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过着日子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单调的,这样的生活定是让萧红感到寂寞的,她写在“尾声”上的那一段话该是足以表达她那时的心境了。也许,萧红是含泪的微笑回忆着童年她生活过的那一座在记忆中很难忘却的“寂寞城”吧。

读书笔记:《呼兰河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6

我以前觉得看书非常的没有意思,总爱看漫画书,所以就忽视了文字书,不过在上一周的时候,妈妈拿出这本书来看,从早上看到晚上,有一次,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悄悄地走到了跟前,拿起那本书,撒腿就跑,看看这本书有多么大的魔力,会吸引人的注意。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磨坊里上演的冯歪嘴子的爱情童话,冯歪嘴子是作者在童年记忆里所热爱的一个人物。”勤恳忠厚、爱妻晓得冯歪嘴子在他所看过的模仿里与赶车老板的女儿王大姑娘私自结婚生子,成了小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但他从不被人鄙视所左右,和老婆孩子亲亲热热地过日子。

一双黑大绒的云子团,是亲手做的。或者就在他们的本城和本乡里有一个出名的染缸房,于是送了两批白布去,吩咐他好好的加细的染着,一批是白底染蓝花,一批是蓝底染白花。蓝底染得是刘海戏金蟾,白底染的是蝴蝶闹莲花。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7

《呼兰河传》主要写了萧红童年在老家的生活,和萧红对童年的记忆。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呼兰河传

读书笔记

200字,欢迎阅读。

每当我一拿起《呼兰河传》,就再也放不下了。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融入"呼兰河"的世界。

书中讲了"我"从小出生在呼兰河。因为父母和祖母对我的十分冷淡,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跟祖父在一起,直至祖父去世。

当我读到"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童年的魂牵梦绕,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还包含着几丝对祖父的去世的伤心,还有一些牵挂。

当我读到"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任旧在人间被吹打着。"我十分同情他们,那时候科技不好,取暖工具没有。有很多人冻死在路边。而我们的衣服多得一个衣柜都装不下了,还要每个季节都买好几套新衣服。

《呼兰河传》讲述了一个生命本身的故事,它构成了人类生存方式以及人类集体性的大记忆的历史的一个缩影。作者现实生活的孤寂凄苦再度给《呼兰河传》中的人物以诗化旳美,平静的描述了呼兰河小城的成人童话世界。我从这本《呼兰河传》中,可以体会到: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作者,在经历了许多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碎片编织成她记忆空间里的梦幻,在那远离尘嚣的梦境里,她守望着现实生活的孤独寂寞与凄清。作者把无意识记忆中的串串童年生活符号像串红辣椒一样地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书写着她温暖的回忆,慰藉着自己孤独的心灵。作者把胡家媳妇:聪明能干、温和,有二伯:忠实勤恳,冯歪嘴子:能干聪明、爱妻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喜欢这本《呼兰河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写了呼兰河一年四季的景像。

我最喜欢第一章里的第一个小故事,它写的是呼兰河冬天里的事情。

那里的冬天很冷。冬天一到,地被冻裂了;年老的人一进屋就用扫把扫着胡子上的冰;拉车人的手被冻裂了,说:"好厉害的天呀,小刀子一样!"买豆腐的一不小心,放豆腐的板子在地上拿不起来了;买馒头的脚也被冻住了。人人都说"冬天真可怕!"

天再冷下去,连家门也打不开了。

我想:我们这儿冬天有空调、有暖气。如果我到那里,用不了三天,我就会发疯的。

我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艰难。

每当我一拿起《呼兰河传》,就再也放不下了。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融入"呼兰河"的世界。

书中讲了"我"从小出生在呼兰河。因为父母和祖母对我的十分冷淡,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跟祖父在一起,直至祖父去世。

当我读到"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童年的魂牵梦绕,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还包含着几丝对祖父的去世的伤心,还有一些牵挂。

当我读到"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任旧在人间被吹打着。"我十分同情他们,那时候科技不好,取暖工具没有。有很多人冻死在路边。而我们的衣服多得一个衣柜都装不下了,还要每个季节都买好几套新衣服。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声来体现自己欢乐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开头就把那个叫做"呼兰河"的东北小城给描述出来了,以卖馒头的、豆腐的;卖豆芽菜的、凉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车夫等一些人来体现呼兰河不同群体的形象。

我最喜欢的还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说我们家的长工,性格十分古怪:给他东西吃,他不吃;不给,他就骂。有二伯有许多外号:"有二爷"、"有子"、"二掌柜的".当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亲打时,没有反抗,后来却用偷来实施报复。

这本书表达了两种思想感情,一时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会埋没在黑暗之中。本书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8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大致给我以下几点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简要分享:

在小说的第六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举行的一些活动,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风俗是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认识。

阅读这些文字,首先,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活动,给当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娱神娱鬼的过程中,其实更是娱人。在跳大神的时候,请跳大神的这家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周的村邻街坊们都来看热闹,凑红火,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开眼界的谈资,认为谁要是没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说的巨大的遗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戏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谈个没完,甚至有时候还会吵闹起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极富有乡村生活气的场景。

其次,仔细阅读这些文字,观看这些民情风俗,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单调,也就仅仅凭借这些活动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欢乐。人们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环境中,就只能凭借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动来聊以慰藉。在长期因袭重负,与外在现代文明隔绝的状态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鬼神观。假如有人生病,宁愿寄托于神灵,通过跳大神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寄希望于大夫。

他们重视生,也重视死,例如在盂兰盆节要在河里放河灯,希望那些无主孤魂可以托着河灯去早日投胎,当然这也流露出人们的善良之处。对于死后,人们都寄托祝福于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可以过上在阳世难以享有的富裕生活,于是不惜财力地大肆为死者购置纸折用品。(对于这些,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谈谈生活中的丧葬风俗中具体谈到,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对于生活,他们寄托于神灵,不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上祈祥纳福,将自己的命运寄予神灵,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么神灵也将束手无策。

这些描写都很具有典型性,不仅仅是这里的一个呼兰河城,更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呼兰河城”的真实写照。

在《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刻画出这么一帮人,他愚昧、无知,可笑又可气。最为突出的就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节,我认为把这些特征写得最为集中和具体,当我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忍卒读,最后满怀着气愤与同情读到了最后。

团圆媳妇即是童养媳,童养媳在过去的习俗中很是流行,这也算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团圆媳妇们大多数都是落得个悲惨的命运,而真正获得幸福的毕竟是极少数。本来还是孩子的年龄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吃的少干的多,时不时地还会被打被骂。在作品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的残害则更是令人咬牙切齿,为此,笔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狠着点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这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可恨的旧社会婆婆,将对小媳妇的暴力残害认为是为她好,否则是不中用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仅仅因为小团圆媳妇笑呵呵不害羞,头一天到家吃饭吃三碗这种本应该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于是在周围那些假仁假义的、充满人心肠的村人的“帮助”下,小团圆媳妇饱受摧残,吃尽各种偏方苦头,最后竟然被开水活活烫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们除了在那里唏嘘哀叹之外,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地回应。

就像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真正令人叹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不觉醒则更令人感到恐惧。呼兰河城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他们也仅仅把小团圆媳妇的经历看做是一场表演,表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相当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懒得去想,也不会去想,只会等着下一次循环回来的这种表演。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个典型的“精细”的愚人。生活本来清苦,省吃俭用,秋天里捡那旁人遗漏的豆子换点小钱,舍不得多养鸡鸭,平日里端块豆腐都舍不得。但是在为媳妇治病方面,却花了自己的大把积蓄,然而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花费一堆冤枉钱。

但是这只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个荒唐的社会,荒唐社会下风行的荒唐做法。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后迫害致死。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在蒙着善意羊皮下的其实是一只凶残无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头,并且似乎永远没有吃饱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们正是这匹恶狼的锋利爪牙,他们帮助着这匹恶狼来猎取食物。

作者在最后写道“呼兰河城里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否这样,但在我的家乡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们不仅是呼兰河的特产,而更是整个中国的共产。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底层人们生活的一股强劲生命力。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凭借和依靠的也就是这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人们不屈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心。

呼兰河里生活的人们,多数还是处在艰难的生活里,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生活的热情仍在负重前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放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买不起的东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满意了。冯歪嘴子的生活艰苦,住在简陋的草房,给刚出生的孩子盖着面袋子,老婆死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两个儿子,看着逐渐长大但是也逐渐瘦弱的孩子,也还是会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这是一种生活强劲力量的展示,代表着一股坚韧向上的生命的态度。

抛开文本内容,谈谈这部小说的写作。萧红不愧是一位优秀、出众的女作家,在她笔下,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对于一些场景的描写真是细致、细腻,立体感、视觉感十足。对于过去的书写,勾起读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人在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她的这种描写,不像小说而就像评论家们所称的呈现出诗化的效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一切舒卷自如,极富有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读起来像是散文一样。

这种描写尤以写“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节最为突出,最后,就请大家在几个精彩片段的欣赏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9

前几天,我有幸阅读了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这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整本书分为七大章和尾声。七大章主要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小镇。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往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不仅仅只是呼兰河,它能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些扎彩铺是为死人而准备的。人死了,灵魂就要到地狱里去,地狱里边怕是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要为他做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穷人都说“活着还没死了好”之类的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都成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当我翻到最终一页时,《呼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境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话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样样,就怎样样。

都是自由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0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1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深深感到作者萧红所处的旧社会中人性的自私与丑恶。

呼兰河城是个很不同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坚守旧东西,畏惧新东西。就拿牙医生来说吧,她会用洋法子拔牙,技术先进,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增加拔牙的卫生程度,按理说应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可人们只是好奇,却都不敢尝试,觉得拔牙方式太奇怪,有点可怕。于是仍然用土办法拔牙,结果可想而知。

呼兰河城里的人们重男轻女。比方说,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十分凶猛,却把女人塑得很温顺,像是尊敬女人似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把男人塑得凶猛,是要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温顺,是在暗示着,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就快来欺负她们吧!

我们这一生为什么而来?我不禁思索。为磨练意志而来,为学习知识而来,为追求幸福而来,为改革创新而来,为中华腾飞而来。如果想做到这几点,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义,就要像冯歪嘴子那样乐观、坚韧、勇敢、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诱惑、除旧革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对得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

要想在强大的压力下存活下来,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就只能如此,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