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

随着新系统的发布,我那台老的'像蜗牛的机子,是该彻底换换了。

在着宽屏横行的时代,你要不是19或22宽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

看着电脑书,上面介绍着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动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思考!郁闷!)

那就先看看老机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经过查询,终于找到了关于英寸的最新资料(热泪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由来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个边一起量还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家的数学"教授爸爸。他对我说:"现在量屏幕用对角线量,宽屏只是调个角度罢了。"我没顾的上向我爸道谢就急匆匆地来到电脑前,拿起尺从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英寸)这么说,老机子crt显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机子,现在开始动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

22寸就是厘米)好大呀!我试着画了一下(条件是普屏的话)就像两个大毛巾横着并排在一起,长38厘米,宽42厘米,面积约有平方厘米)。都可以当电视用了,玩游戏就是一个"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买显示器就不会买错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数学,(怪不得是主客。重要!),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数学。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2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卷子。一道一道地解着,前面的题目还比较顺利的解决啦,但不幸遇到了一道超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摸不出解题思路,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之和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的一个家教老师正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埋头苦思也实在解不出题,便教我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发现19可以分解成2和17的和,而11不能。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3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会用到很多,我们每天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不行大家就仔细想一下吧!今天,我有和数学打交道了。

今天阳光明媚,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4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妈妈带我去去买菜

,我高兴的从床上跳起来,赶紧穿好衣服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菜场,哇!菜市场真热闹,人山人海,叫卖声、欢笑声。我看见了又圆又红的西红柿像苹果,看见了又细又长的豆芽,我还看见了紫色的茄子像弯弯的月亮,又像可爱的'小船,还有许多绿叶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等。

我和妈妈买了许多菜,如:买了二斤西红柿,每斤二元;冬瓜买了三斤,每斤一元;长豆角买了三斤,每斤二元;黄豆芽买了二斤,每斤一元。这时妈妈给我提出个问题,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今天买菜需要花多少钱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诉妈妈,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

(2×2)+(3×1)+(3×2)+(2×1)=15(元)因为算出了结果我更高兴了!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5

我们学在习中,数学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但在我们生活中数学也是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比如在你买菜的时候,算帐的时候,有些数学计算方法都能派上用场。

我家开的是一家服装店,常常有一些客人刁难我老爸,还好有我在,我用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成功击败了他们。

上次,我爸和往常一样在卖衣服。突然,有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走了进来。他问了一个问题,说:“我要一套衣服,它们价格的比例是3:2,裤子的价钱在60到70之间,总价在160到170之间。”我老爸算了又算,就是算不出来。这是,我出来看见了,这个场景,我说:“让我来试试吧!”老爸说:“就你,你老爸我都没算的出来,你还能算出来?”我生气地说:“为什么我不行?我们老师刚教过。”老爸只好让我来试试了。

我算了算,把比例3:2同时扩大,等把它扩到俩数相加不超过170时。我说:“答案是裤子66元,衣服99元。”我是这样算的:3和2同时扩大,等到俩数相加不超过170,就能得到答案了。壮汉说:“一个大人还不如一个孩子。小孩,我就要买你算的价钱。”我得意地对我老爸说:“看你还敢小看我!”

在这件事中,让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比不可少的。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6

我的外公是个关心国家的好公民。今天,他带我去郊外考察,多认识些动、植物。

他一时兴起,问我:“我这里有个等式,你看看吧?!”

我的心一下子被外公这个神秘的等式吸引住了,连连点头,说:“yes!”(是的)。

外公被我的话逗笑了,说:“小丫头,告诉你吧,1=10∶0000!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心里别提多纳闷儿了:这个等式真怪呀!1和10∶0000可有天壤之别呀,1怎么会=10∶0000呢!不可能,外公可能是在唬我,我偏不上当,看他拿我怎么样?于是,我漫不经心地问:“到底为什么呀?真难懂,您还是快点告诉我吧!”

外公听了,耐心地给我讲解:“其实这很简单!1表示1年,10∶0000表示10∶0000人。”

我半信半疑地又问:“这虽然简单,可为什么1年会等于10∶0000人呢?我又不明白了,再给我好好说说看!”

外公笑了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一天,人们能砍好几十棵树,一年就能砍好几万棵树,也就是说四、五年过去了,可能树林就没了一些,这样会对环境造成了破杯,使土质松散了。如果一年发好几次大水,那将会牺牲十万多人;如果树多了,人也没必要牺牲那么多!难道居居几万棵树能抵过所有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们吗!所以我说的等式的意思就是说一年砍几万棵树,会徒增十万多的牺牲人员!”

我听了,羞愧地说:“我以后会多种树,种花,为地球妈妈做‘美容,为保护地球妈妈做出贡献!”在此,我也要郑重地告诫人们:“不要再毁坏大自然,不要再毁坏动物的家园,更不要再毁坏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园!”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7

在我以前的学校就有个超级幽默的老师,姓刘,名明化。他可是个“重磅炸弹”,因为课教得好,我们背地里叫他“数学大王。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却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刘老师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要动多少心思啊。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8

今天,我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法,更加了解了时间的`宝贵。运用统筹法安排时间,是一种最合理的方法,它将大大降低时间的无谓消耗。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运用统筹法。

比如:我为父母做水果大餐。准备工作要用5分钟,泡水果用5分钟,切水果用7分钟,摆设用2分钟,冰镇果汁用10分钟。用统筹法来安排时间,泡水果时可做准备工作,共用5分钟,然后拿一瓶果汁去冰镇。在这过程中,还可以切水果,摆水果。这样才用去了9分钟,还有1分钟可以休息一下。用流程图来表示:泡水果(同时做准备工作)——冰镇果汁(同时切水果,摆设水果)——共用15分钟。这样多节约时间啊。

再如:早晨起来,整理床铺需要5分钟,洗漱要用5分钟,温牛奶要用10分钟。那么就可以起床后先温牛奶,在这过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铺,这样只需10分钟便可以喝到牛奶,非常节约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宝贵,一去便不复返了。如果我们用统筹法去做每一件事,就会把时间利用得非常紧凑,也不会让时间无谓消耗!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9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数据:美国是3.85美元一加仑汽油,而中国是6.6元人民币一升汽油。我心里有点犯嘀咕了,升这个体积单位我知道,可加仑是什么,它和升的进率是多少呢?带着疑问,我上网准备查阅资料。

刚打开网页我就后悔了。老师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自己探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便先查找了加仑的资料,得知了它也是一种体积单位。又查找了美元和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是6.5元人民币换一美元。就决定自己算一下。

3.85×6.5=25.025,得出了25.025元人民币一加仑的数据。知道了多少人民币一加仑和多少人民币一升,再用25.025÷6.6≈3.79。得出了3.791升大约等于一加仑。我又上网验证一下,可网上的进率却是3.785。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我想了想:原来,美元和人民币的进率一直在变,所以会有些不同。不过,3.785四舍五入一下也差不多等于3.791。

报纸上还说美国人的人均年收入约是三万六千美元,一个月三千美元。而中国人的人均月收于差不多是三千元人民币。因此美国人一个月能买三千升汽油,而中国人买的汽油量仅是他的六点五分之一,约462升。

全部合成人民币:美国人一个月能赚差不多两万元人民币,而中国人相比之下就少多了,只有三千元人民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咱们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全机械化生产,人力的劳动还有很多。他们用如雨的汗水换来的只是较少的薪酬。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发展的更完善、更强大!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它也许只是报纸上的一句话,只是突然萌生的一个想法,或者可能是对未来的憧憬。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0

如果数学消失了,如果取消了数学课,世界将会怎么样?同学们不必验算复杂的数学题,老师们不用给同学们讲解深奥的数学知识……今天,我才从书里真正知道如果没有数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假如数学消失了》这本书的主人公叫萨姆,他是个数学天才,十分喜欢数学。有一天,教育部部长劳伦斯·莱克发布了学校取消数学教育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萨姆无比气愤,他很喜欢数学。

于是,他和部长进行了多次讨论,萨姆想方设法用各种各样的事例告诉了大家,生活处处有数学。大家又开始对数学有了兴趣,学校又重新恢复了数学课。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萨姆这个数学天才。说实话,我的数学学得不算好,如果取消数学真门功课,我可能也会很乐意的,但是,萨姆却以他言行说服了我,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喜欢数学。取消了数学,可能连简单的试卷评分都无法进行,加加减减中,运用的就是最简单的数学计算。

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天天离不开的自行车,它的三角形车架的形状就决定了自行车的特点,而它就是有数学知识来设计稳定性的。现在正在盛开的向日葵,它花盘上种子排列的图案,也是一种数学图案。在我们喜爱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中,有76个角色登场,出现了366个物体,这部电影中每个像素都需要50万次的数学验算,我们才欣赏到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影片。

拿一根纸条,将它向相反的方向反卷一下,然后用胶带把接口粘住,用铅笔在纸条的里圈画直线,画了一圈你就会发现,你不仅画到了纸条的里圈,连纸条的外圈你也画上了直线。真神了,我不相信地专门动手做了实验,哇!果然是这样,这也是数学中的“莫比乌斯带”,这样的带子应用下去就是神秘的魔术技法了,多有趣啊!

自行车中有数学,盛开的花中有数学,普通的海螺中有数学……可以说,任何物体上都有数学,数学真的是无数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1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在学习方面非常好,尤其是数学,每次成绩都是班里第一,所以老师们很喜欢他。但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刻苦学习的态度和热心帮助同学的精神。

他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子,一头乌黑亮发在灯光底下显得格外的有光泽,平时脸上总挂着灿烂的微笑。他擅长体育,是我们班的一个“运动健将”。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如果同学有不会的题,他总是会热情地帮助他人,并耐心的讲解。他就是我们班的班长,我们大家都叫他“鸡丁”。

想着想着,我就打开了电脑,登陆了qq,看见鸡丁果然在线上,我点击他的qq与他对话。“鸡丁,我有道数学题不会,你能告诉我吗?”过了几秒钟,我的电脑屏幕上出现“好吧,哪道?”“就是数学卷子上的……”说着,我把题的内容发给了他。“哦——是这道啊。你先用这个去除以它,然后……明白了吗?”“我……有点不太明白,你能再讲一遍吗。”“可以。或者你用方程,设全班x人……”“哦,我明白了,谢谢了。”“不客气。”知道了这道题后的我又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

许多成功人士都说过:在每一个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给他帮助、为他鼓励的人,对我而言,那个人就是他——我的好伙伴,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伙伴。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2

在数学兴趣课上,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3

在我以前的.学校就有个超级幽默的老师,姓刘,名明化。他可是个“重磅炸弹”,因为课教得好,我们背地里叫他“数学大王。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却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刘老师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要动多少心思啊。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4

前年的春天,我和妈妈乘坐高铁去北京看望在清华大学进修的爸爸。一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别提我有多开心啦。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和妈妈在高铁上的情景。

妈妈:“子轩,你知道从长沙到北京要经过哪些站吗?”

我:“从长沙到北京要经过武汉、郑州、石家庄,一共三个站点。”

妈妈:“对的,看来中国的地理,你学的不错啊,是爸爸教你的吧。”

我得意地点了点头。

妈妈:“子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从长沙到北京这段路程,高铁往返行车,需要印制多少种车票呢?”

我:“这个问题真有趣,我想想。”

于是,我找出笔记本,拿出笔,画出下面这张图:

我不假思索地对妈妈说:“我知道答案了。”

只见妈妈拿出两张纸,递给我一张,对我说:“我们把自己的答案写到纸上吧。

“ok!”我迅速的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0”字,交到妈妈的手上,妈妈也把自己写好的纸片交给我,看到妈妈写的那个数字,我愣住了。妈妈的答案是“20”。

我眉头紧锁,心想:为什么是20呢?

妈妈提醒道:“我的提问是往返车票。”

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从长沙到北京有10种,从北京到长沙当然也有10种,加起来就是20种。”

妈妈:“以后等你再长大点,你还会学习奥数,我们可以用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5x(5—1)=20(种)”

我:“嗯,我明白了,没想到用利用数学公式可以这么快解决问题,如果从深圳到北京要经过8个站点,那需要印制10x(10—1)=90(种),妈妈对吗?”

妈妈听了,立刻对我伸出大拇指,为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两年了,我偶尔想起还觉得非常有意思,从那之后,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数学题一定要细心,更要抓住关键字眼。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5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上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上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上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