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1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玉碗村污水处理厂宁谷

水温: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2

透明度:22.2厘米28厘米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 一起为止。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土壤学

实习地点:花江大峡谷板贵乡

实习内容:板贵乡土壤的测定与取样

土壤的容重: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404.5克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67.5克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201.816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3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

酸碱度:4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建议: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

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6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7

自然地理学

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8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9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

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土壤矿物分解较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强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察,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发育较好。

3.1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湿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2.2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发量1569.7mm。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察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因为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约7寸(0.23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斥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篇10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